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我3700字,另有学生用导学案。

  铃兰花(沃兰茨)
  一、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要敢于搏击风雨,直面人生。
  2、学习作者善用铺垫的表达艺术。
  二、背景了解
  (一)铃兰花:
  颜色是纯白的,形状如倒挂的酒盅,又如小小的铃铛。七八个白色花苞成串状挂着花茎上,上面带着晶莹的露珠,煞是好看。
  有关铃兰花的美丽传说:
  铃兰是芬兰、瑞典、南斯拉夫、法国的国花,是纯洁美丽吉祥幸福的象征。关于它有许多美丽的传说。
  乌克兰有个美丽的传说,说的是很久以前有一位美丽的姑娘,痴心等待远征的爱人,思念的泪水滴落在林间草地,变成那芳香四溢的铃兰。
  也有人说那是白雪公主断了的珍珠项链洒落的珠子。
  也有人说那是七个小矮人提着的小小灯笼。
  浪漫的法国人还有一个专门的铃兰节(五月一日),在那天亲朋好友间互赠铃兰小花,传递着祝福。
  (二)作者:
  沃兰茨(1853—1900)原南斯拉夫作家。作品多表现农民的觉醒和斗争,并对城市文明的丑恶和不平进行抨击。著有散文《与水搏斗》等。
  三、预习内容
  见《三维设计》的词语练习
  四、合作探究
  1、请依文中的自然提示语,把文章划分成三个部分。
  答:第一部分(1—4):写“地狱”的环境,自己从小就对它充满恐惧;
  第二部分(5—22):写“我”第一次被派到“地狱”去放牧;
  第三部分(23—36):写“我”第二次独自去“地狱”为母亲采摘铃兰花。
  2、文章前面一再通过心理活动、行为表现两方面写“我”对“地狱”的恐惧,而后文“我”却自告奋勇,瞒着父母偷偷地去采铃兰花。“我”为什么会有如此举动?
  答:一是“我”对母亲有深深的爱,一是父母有意且巧妙的安排(母亲深深的叹气表明自己的愿望,父亲又特地点明只有“地域”里才有。这一切都可看作是父母故意说给“我”听的,父母的用心是良苦的,在不经意中给予“我”一次战胜自我的机会。)
  3、文章的重点是写“我”感受父母的爱,为母亲采铃兰花,而前文内容主要是写“我”的恐惧,与后文似乎关联不大,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选做题)
  答:不可以,前后内容是有机的整体。①文中父母对“我”的爱主要体现在帮助“我”战胜恐惧上;文章前两部分对“地狱”的阴森可怖及“我”自幼形成的恐惧心理渲染铺垫,是一个客观存在,如果作者一味强调爱心的力量而忽视这种渲染与铺垫,文中的立意则会变得虚假而不可信,“我”自幼就有的恐惧不会在片刻之间消失,前文的渲染与铺垫,使文章更具真实性   ②这些合适本文“藏”“露”写作手法的需要,文章表面上笔墨集中在“我”这一方的“露”,如果没有父亲这一方巧妙激励的“藏”(如:推“我”下“地狱”,母亲想要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