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20个字。
《散步》教学案例
弦外之音
——《散步》教学案例
儋州市南丰职业中学叶尚峰571724
案例描述
莫怀戚先生的《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涵丰富的精美散文。美文要美读,这是我习惯的作法。因此在这堂课中,我让一位学生美读文章中精彩的第七自然段,正当他全神贯注地读着读着,突然被冒出的一声“弦外之音”给打断了,师生的思想的火花由此而发生了碰撞……
教学片断
师:对于这篇优美的散文,特别是第七自然段写得非常精彩,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谁来?
学生:我来读。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于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被突如其来的一句话所打断)
生1:这个作者真笨!
师:哦?
(感到吃惊,犹豫了一下,心想这小子要么吃了豹子胆,竟敢怀疑一个大作家,要么就是在存心捣乱,要么是在胡说。不过我这一次没有责骂他而是打破常规,尊重他的意见,给他一次机会,不妨听听他的意见。)
生2:老师,我也是觉得,这么简单的一个办法他都想不出。
(于是教师顺水推舟)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作者解决这个难题吗?说来给大伙听听。
生1:太简单了,我可以让他们一家子既不拆散又可以满足母亲和儿子的要求。
(故作停顿片刻,吊人胃口)
学生们:你快说呀!
师:请说。
生1:那就是,去的时候大家一起走大路,大路平顺,满足母亲的愿望。回来的时候也是一起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又可以满足儿子的要求,鱼和熊掌皆可兼得。
(全班鼓掌)
生3:我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去的时候大家先走小路,回来的时候大家再一起走大路。
生1:那还不是一样的吗?
生3:不,因为去的时候大家都怀着愉快的心情去欣赏小路的风景,所以先走小路;回来的时候走累了,考虑到照顾年迈的母亲,因此再走大路,这样才比较安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