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30个字。
十三《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导学案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知诗歌内容,并在整体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再现诗歌所描写的画面,培养丰富的联想、想像能力。
【课前预习】
朗读课文三首诗词。
【活动方案】
活动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准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
(活动步骤:自读→小组自选方式朗读→全班展示)
活动2:知晓大意,体会诗情。
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诗歌大意并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活动步骤:组内交流→推荐一人将组内不能理解的词句板书在小黑板上→全班交流解疑)
活动3:探求画面,领悟诗情。
诗人同时抓住了中秋之月加以咏叹,但描写的情景还是有所不同的,请借助诗歌中的具体的诗句展开合理想象说说三首诗歌的作者分别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活动步骤:自主描写画面→组内交流→推荐代表全班展示。
展示思路:“我所选择的是第首,我借助诗中诗句来描述。”)
课堂随笔:
【链接阅读】
(1)王建(约767-830),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一生困顿,晚景尤凄凉。早年以词著称。中年以后,诗风转变,其乐府诗多方面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统治阶级的暴行。语言通俗明晰,凝练精悍,风格简括爽利。善用七言歌行体,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也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之一。作品有《王建诗集》,今存诗五百余首。
(2)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散文、诗、词、书、画等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著有《东坡全集》。书法有《答谢民师论文帖》《黄州寒食诗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