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00字。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 了解苏轼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
教学过程:
一、 简介作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代书法四大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是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二、 简介背景
这首词写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虽为官却被地方官监管,而且这关诗歌闲职,无法有所作为)之时。
“乌台诗案”本末:
乌台即御史台,汉代御史台外柏树很多,上面歇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乌台诗案是指宋神宗年间发生的一桩文字狱案件。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摘取苏轼诗句,沈括也出来告密,于是朝廷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将他押送京城御史台审讯。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之作,但此事纯属政治迫害。
苏轼下狱后未卜生死,在等待最后判决的时候,其子苏迈每天去监狱给他送饭。由于父子不能见面,所以早在暗中约好:平时只送蔬菜和肉食,如果有死刑判决的坏消息,就改送鱼,以便心里早做准备。
一日,苏迈因银钱用尽,需出京去借,便将为苏轼送饭一事委托朋友代劳,却忘记告诉朋友暗中约定之事。偏巧那个朋友那天送饭时,给苏轼送去了一条熏鱼。苏轼一见大惊,以为自己凶多吉少,便以极度悲伤之心,为弟苏辙写下诀别诗两首。
诗作完成后,狱吏按照规矩,将诗篇呈交神宗皇帝。宋神宗本来就欣赏苏轼的才华,并没有将其处死的意思,只是想借此挫挫苏轼的锐气。读到苏轼的这两首绝命诗,感动之余,也不禁为如此才华所折服。加上当朝多人为苏轼求情,王安石也劝神宗说:圣朝不宜诛名士,神宗遂下令对苏轼从轻发落,贬其为黄州团练副使。
三、 疏通词句,翻译文本
四、 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上下片的主要内容
上片:状写赤壁之景
下片:抒写人生感慨
五、 分析周瑜的形象(找出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
1. 小乔初嫁了--------年轻有为(24岁)(以美人衬英雄)
2. 雄姿英发--------外表英俊
3. 羽扇纶巾--------儒雅
4.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指挥若定(赤壁之战,34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