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90字。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盐城市龙冈初中 胡友彬
教学设想:
本文为七(上)第三单元第四课,单元主题为“民俗风情”。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从形式、内容上看,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中侧重点不同。以学习《十五夜望月》为例,教给学生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水调歌头》的教学重点是学会通过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我的思念是圆的》因内容较浅显,以学生课余自学、诵读为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景交融,想象丰富。
教学重点:1.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难点:情景交融,想象丰富。
教学方法:讲读课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诵读诗歌。
二、 导入新课
“诵明月之词,歌窈窕之章”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天我们将通过三首咏月诗词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三、整体感知
学生讲述汇总资料,教师归纳,明确:
1、中秋节是农历的八月十五日。这一夜的月亮是一年中最圆最亮的。这一天所有外出的人们都要赶回家团聚。中秋节的习俗有赏月、吃月饼、吃芋艿、点灯笼等。
2、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它围绕着地球旋转。一月的三十天中,月亮从月初的新月逐日丰满,直至十五最圆,此后又逐日削减,到月底又成一个弯月,如此反复,周而复始。传说中月亮中有一个广寒宫,宫中住着嫦娥,一只可爱的玉免与她作伴;还有一个被罚砍桂花树的吴刚。
3.学习《十五夜望月》:
指名读,齐读。
结合文下注释,运用工具书,理解诗意。掌握“栖”的音形义。
展开想像,感受诗情。
小组内交流读诗的感受,相互启发。
小组派代表将本组学习的成果在班内交流。形式灵活,可以用问题的形式相互考查;也可展开辩论或竞赛。
四、交流互动
本诗写月的地方有几处?
(地白、桂花、月明)
诗人借“白地”“乌鸦”“冷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寂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