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490字。

  《赤壁赋》课堂实录
  江苏省吴江市第二高级中学 徐月琴
  【教学背景】
  新语文课程强调:“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想】
  《赤壁赋》是苏轼被贬黄州之际写的名篇佳作,语言精练优美,充满了诗情画意而又凝聚着关于人生态度问题的思考。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苏轼豪放洒脱的的性格、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意识,从而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时,能够保持教为积极的心态。
  【走入《赤壁赋》】
  一、知人论世,有备而学
  为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文章内容,课前我首先布置同学通过自己翻阅手头参考书、上网等手段了解与《赤壁赋》相关的苏轼写作本文时的经历和背景,然后让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写在投影片上,教师选择其中与本课教学目标关系紧密的在课堂上投影。
  例如: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被贬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实际上“罪人”,宋神宗规定他“不得擅去安置处”“不得签署公事”,应“思故而自新”,可以说他当时几乎丧失了人生自由,但他没有消沉颓废,而是以乐观豁达的精神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并给后人留下了《赤壁赋》等名篇佳作。  
  二、整体感知,披文入情
  《赤壁赋》是高中必修一的课文,同学们已经接触了不少文言文,有了一定的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因此我给他们一节课的时间,借助注释,利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教学辅导书》等,自主、合作解决阅读障碍,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学生只有整体感知文本,熟悉文本内容,才能披文入情,理解文本的深邃内涵,为下一步的探究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创设情境,各抒己见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我引导同学们走近苏轼、走进《赤壁赋》,去体会、感悟苏轼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师:苏轼在遭遇人生挫折的时候是怎样处理的?请找出文中有关语句来分析。
  (这个问题提出后,首先让每个同学独立思考五六分钟,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以一个平等对话者的姿态融入其中,参与讨论。)
  对话一:
  生:苏轼没有悲观失望,而是积极进取,从“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各一方”这一句就可以看出来。
  师:“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各一方”是当时社会流行的歌词吗?
  生:“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各一方”是苏轼“饮酒乐甚”之后即兴所作的歌词。
  师:“美人”指美丽的人吗?
  生:古人常用“美人”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在这里“美人”比君,表现了他积极入世、对现实不绝望的情怀。
  生:苏轼没有因仕途的失意而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师:“‘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三国时代英雄辈出,苏轼何以独写曹操、周瑜?
  生:是因为他渴望自己如曹操、周瑜那样建功立业、施展抱负。虽然当时无辜遇害,远贬异地,但他并未放弃忠君用世的理想。
  生:“若岁活得百个小儿,亦闲居一乐事也”,苏轼在黄州就曾为救弃儿解囊相助。
  ……
  师:请大家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象苏轼一样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作者还有谁?他们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
  生:屈原身系楚国却遭嫉被疏,最后自投汨罗,以身殉国。
  生: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排挤,被赐金放还,“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狂歌痛饮。
  生:杜甫忧国忧民,游武侯祠感叹“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生:又如《过秦论》的作者贾谊才华横溢,因得罪权贵,谪居长沙,哀伤自悼;怀王坠马而亡,他深加自责,竟从此一蹶不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