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80个字。
《外婆的手纹》同步测试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胆怯()虔诚()临摹()凝神()
收拢()沉淀()仁慈()附和()
2.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句中的横线上。
虽然……但是…… 不仅……而且……
无论……都…… 因为……所以……
只要……就…… 只有……才……
(1)外婆做的衣服_______合身,_______好看。
(2)_______做衣或做人,心里_______要有一个“样式”,才能做好。
(3)在我的童年,穿新衣是盛大的节日,_______在春节、生日的时候,_______有可能穿一件新衣。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有一些主持人,明明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却偏偏要盲目模仿港台腔,显得不伦不类。
B.听完他的一番讲述,老林如梦初醒,连声说:“感谢先生指教!感谢!感谢!”
C.他当了两年的局长却没干过一件实事,这次被免职,实在是众望所归。
D.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中有不少蕴含人生哲理、文质兼美的语句。
4.根据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填空:外婆做针线活时,衣着是:____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____,身姿神情是:__________________;这表明外婆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
(2)如何理解文中“外婆依然坚持着她朴素的美学,她以她心目中的‘样式’缝补着生活”: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说外婆的“手艺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童年时穿打补丁的衣服不感到委屈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从另一个侧面显示了外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下面的句子,以“春风”为主题仿写一个句子。
例句:阳光,如同外婆慈爱的目光照射进我的心房。
仿句:春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任选角度,谈谈你的感受。
杨澜去美国采访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崔琦。崔琦从小在河南农村长大,10岁时,母亲坚持让他离开家乡随亲戚赴香港求学。当时母亲安慰他,麦子熟的时候就可以回家。谁知,这次离别竟成了母子的永诀。“当我问崔琦如何评价母亲当年的决定,以为他会说一些感谢母亲、教育很重要之类的话。崔琦却说他宁愿自己没有离开家乡,这样至少他的父母不会因为家中缺少劳动力而在大饥荒中活活饿死。”
崔琦后悔得流下了眼泪,杨澜也流泪了。她这时多么希望当时聘请的两位美国摄影师能推出近景,来一个特写镜头。让杨澜吃惊的是,在审片时真的出现了这一特写镜头,杨澜问两位摄影师:“你们听不懂中文,你们怎么会拍下这一感人场面?”摄影师回答:“你们不是在谈论妈妈吗?在全世界,‘妈妈’这两个字相通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