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860字。

《再别康桥》说课稿
  尊敬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说课的篇目——《再别康桥》。(课件展示题目)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说教学板书四个方面向各位老师展示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特点
  熟悉教材是成功授课的前提。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为诗歌单元,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优秀诗篇,是高中阶段文学鉴赏的开始,对整个文学鉴赏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再别康桥》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是鉴赏学习现代诗歌的典范例文,也是鉴赏其他现代新诗的基础。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契合了新课标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再别康桥》一文是“新月诗歌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可以说是诗坛的一棵常青树,因为它始终回荡着美的旋律。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因而他的诗歌具有语言清新、音韵和谐、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特点。《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这种风格特点。
  2、说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形象和意境,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意象和意境、语言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以上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定了本文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独特意象和意境。
  (2)能力目标:
  掌握诵读技巧。初步学习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3)情感目标:
  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3、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本文的教学重难点确立为: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领悟诗情,赏析诗歌画面、诗意美。
  教学难点:
  把握意象,品味意境,把握作者情感。
  二、说教法与学法
  由于高一年级学生对诗歌鉴赏尚处起步阶段,因而在课堂上,老师应将鉴赏搞得生动活泼,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愿听爱读,积极主动地鉴赏作品的习惯。加上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