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800字。
考点对应训练
【课内语段精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行李之往来
C.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D.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下列各项与“何厌之有”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王问:“何以知之?”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秦、晋围郑的原因是消灭了郑国对晋君有利。
B.秦伯把焦、瑕两座城池赏赐给了晋君。
C.削弱了秦国,对晋国有好处。
D.秦打算把郑国变成自己的东部边界后,再扩展西部边界。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译文:
(2)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
考点知识巩固
第一册
[第五、六单元]
一、文言实词
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1)无能为也已:
(2)共其乏困:
(3)秦伯说:
(4)失其所与,不知:
(5)南至于句无:
(6)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7)令壮者无取老妇:
(8)将免者以告:
(9)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10)而摩厉之于义:
(11)无不 也:
(12)无不歠也:
(13)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14)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15)徐公来,孰视之:
(16)太后盛气而揖之:
(17)少益耆食:
(18)必勿使反:
(19)奉厚而无劳:
(20)鼓瑟希:
(21)莫春者,春服既成:
(22)直不百步耳:
(2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
(2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5)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6) 以为轮: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且贰于楚也:
(2)朝济而夕设版焉:
(3)唯君图之:
(4)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5)贾人夏则资皮:
(6)遂使之行成于吴:
(7)越四封之内:
(8)果行,国人皆劝:
(9)邹忌修八尺有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