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60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实录
教学设想:
孟子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是一篇非常典型的古代议论散文的名篇。文章论据充足,论证严密,论点明确。比较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所以,我的教学设计,除了解决必须的文言字词句的积累,更多的考虑是打开学生思路,进行语文论证思维的训练。
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思考“环境和人才成长”的关系,通过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初步建立健康的人才发展观。
课前:
学生正陆陆续续的走进课堂,我站在门口,微笑着,一一跟他们打招呼。受我的感染,学生也很诚恳的回我以微笑,有些甚至歪着脑袋,竖起手指,向我打出了漂亮的“V”字。
虽然是在陌生的讲堂里,可是,我的心渐渐变的暖洋洋……
上课铃响了,我走上讲台,师生互相问好后,我由衷的说,又跟大家见面了,真好。
教学过程:
首先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我出示幻灯,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图。缓缓的郑重的说:
越王勾践被俘后,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取胜的吴王夫差却沉溺美色、荒淫无度。终于,十年教训,十年生聚之后,越国一举灭了吴国!勾践和夫差,吴国和越国,截然不同的命运故事里,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今天我们或许能从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找到答案。
回身,我用工整的宋体板书课题:《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接着,我说,课前曾布置同学们查阅孟子的资料,准备的怎样了?
学生踊跃的举手。我提问了一个看上去很安静的女孩。
她不看资料,口齿清楚的开始的介绍孟子及《孟子》。内容翔实、很有条理。本来希望可以有多一点同学发言,可是,现在看来不必了。请她坐下后,我当即引用汪国真的诗句“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肯定了她的发言,结束了这个环节。
接着进入下一个环节,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我继续微笑,用征询的语气问,下面我们开始学习这篇课文。课前也曾布置了大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