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 题,约9640字。

  人教新课标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测试试卷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玉簟(diàn)  神妪(yù)   奇葩(bā)  霰雪(xiàn)
  B.聒噪(ɡuō)     鼎铛(chēnɡ)  羁旅(jī)     诡谲(jué)
  C.国殇(shānɡ)   剽掠(piāo )   子嗣(sì)     怙恶(ɡǔ)
  D.桎梏(ɡù)     佝偻(lóu)     垣墙(yuán)  戏谑(nüè)
  解析: A.葩pā;C.怙hù;D.谑xuè。
  答案: B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绸缪 凋谢 廷掾 怄心沥血 B.逸豫 跌宕 寂廖 面面相觑
  C.留滞 溽热 阴霾 轻歌曼舞 D.修葺 讫今 凌厉 切中肯綮
  解析: A.怄—呕;B.廖—寥;D.讫—迄。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上海对“美眉”“恐龙”“PK”等日渐泛滥的网络语言将发出“封杀令”。此举一出,石破天惊,即刻引起各方的广泛关注,舆论评价更是众说纷纭。
  B.面对印尼发生的四十年来最强烈的地震和海啸,我们的救援工作一定要有宏观意识,避免目无全牛。
  C.投资者在把握波浪脉络后还要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在起伏不定的股市中,唯有把握大势,波段操作,才能游刃有余。
  D.面对即将喷薄而出的中国3G市场,各通信设备厂商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招数,期待在未来中国3G设备市场取得一席之地和更大的市场份额。
  解析: A.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B.目无全牛:形容技艺纯熟精湛。D.喷薄而出:形容水涌起或太阳上升的样子,与语境不符。
  答案: C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骚”指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它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B.“建安风骨”或称“汉魏风骨”,“风”偏重指精神气质,“骨”偏重指骨格形态,是指建安时代的作家摆脱了儒学的束缚,注意作品的抒情性,再加之处在战乱的年代,思想感情更常常表现为慷慨激昂。
  C.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高适、岑参,田园诗派的孟浩然、王维、常建等。
  D.“唐宋八大家”指“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韩愈、柳宗元。桐城派是清代散文流派,代表作家有方苞、归有光、刘大櫆、姚鼐等。
  解析: D.归有光是明代唐宋派的代表作家。
  答案: D
  5.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解析: A.应为“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答案: A
  二、名句默写(8分,每空1分)
  6.(1)____________,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斜月沉沉藏海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5)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7)忧劳可以兴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伶官传序》)
  (8)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答案: (1)袅袅兮秋风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3)碣石潇湘无限路 (4)吞声踯躅不敢言 (5)天生我材必有用 (6)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7)逸豫可以亡身 (8)不知老之将至
  三、诗词鉴赏(29分)
  (一)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回答7~8题。(10分)
  送柴侍御
  □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魏二
  □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7.有人认为“江风引雨入舟凉”的“凉”字用得绝妙,你同意吗?为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同意。送友人上船时,正是橘柚飘香的秋天,江风,冷雨,一个“凉”字,写的是身体感觉上逼人的凉意,更透露出离别时的心理感受。“凉”字,正是情景交融的结合点,表现了诗人送别友人时深深的伤感。
  8.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有相同之处,请从“实”与“虚”的角度,任选一首进行鉴赏。(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