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王志萍 杜钦信


21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迫切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求我们的教育为未来培育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创新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施创新教育,必须在宏观上要实现观念上的更新,正确看待基础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在微观上,要积极推进创新教育,必须以课堂教学的更新为核心,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一、实施创新教育,必须进行观念的转变,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

(一)学习观的更新

创新教育下的学习观念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必须实现创新学习。第一,在课堂教学舞台上,让学生成为活跃在课堂舞台上的主角,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二,教育的核心要由教师指导为主转变成学生自学为主,由学生过去为考试而学习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由终身教育观转变成终身学习观,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第三,教育的方式由教学转向“学教”,即提倡学生的探索、求知为主,教师的指导、帮助为辅。只有更新了这些观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知识观的更新

过去教师传授知识多以显性知识为主,忽视了它是浅层次的,而且易于遗忘。而隐性知识则是学生通过体验、顿悟、自省、自觉而得到的极易保持的知识,与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隐性知识越丰富,学生的创造力越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抛弃以“量”为主的知识观,做到以“质”和“结构”为主,关注学生隐性知识的攫取。

(三)教学观的更新

创新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由教“学问”转变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过去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因而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注重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善于创造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敢疑、善疑。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标新立异,另辟蹊径;其次,教师应尽量借助直观教具或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展示知识发生过程,改变过去那种忽视结论的归纳和演绎过程,忽视思索探寻的分析过程,忽视方法的选择和比较过程的做法。

(四)教师观的更新

过去的教师职能较狭隘、单一,现在创新教育下的教师角色有了重要的转变,即由“教者”转为“导者”,具体表现为:

1.认识引导: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认知,由传授知识转向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个别疏导:教师应正确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掌握每个学生个性上存在的不同特点,及时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疏导。

3.监控劝导: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营造积极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

二、实施创新教育,要正确看待基础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

创新教育,广义上是指人的创造力的开发;狭义上是指在学术教育中,对学生创造品质和创造思维的培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