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约2710个字。
《乡愁》教学设计
费非
设计理念:本设计遵循新课程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注重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的融合。并且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和能力
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技巧,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过程与方法:
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抒发思乡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时空变化来推进抒情的特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作者在特殊的时代、地理条件下严重的思乡念国之情。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崇高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诗歌,
教学难点:分析本诗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朗读法、欣赏法、发现法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仿写
教学用具:多媒体计算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美美地听):
李白的《静夜思》大家会背吗?(齐背)诗中集中表达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寄情明月,(看屏幕)这轮皎洁的明月不知寄托着古今多少诗人的乡愁。思乡是诗歌永恒的主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看他是怎样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板书:乡愁 余光中〕
二、走近作者:
1、简介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1950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从现代诗的创作和影响来说,目前台湾诗人还很少有人超过他。他也被称为“乡愁诗人”。60年代起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其中便有人们争诵一时的“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土。”1972年,余光中创作了《乡愁》被广为传颂,更引起了无数海外游子的共鸣。
(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首诗吧。首先,让我们来听读课文,请同学们注意标画好节奏和重音)
三、初步感知课文:美美地读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听读,标划节奏、重音等。
(过渡:读诗是需要技巧的,要想读好这首诗请大家注意以下几点,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比老师读得还好。)
2、教师总结朗读要点:
①语速——稍慢②感情——忧郁深沉
③重音(意象和修饰词要重读)
④节奏(节与节之间要有停顿。)
3、学生自由读,练习节奏和重音。
4、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