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170字。

  《桥之美》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桥之美》,作者是吴冠中(随手板书课题、作者)。这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次说课我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首先我来谈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
  《桥之美》选自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我国传统的建筑、园林所取得的光辉成就,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2、了解什么是说明文。
  3、认识到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4、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5、了解常用说明方法。
  6、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分析新课标要求)
  这是我第一次拜读画家吴冠中的《桥之美》,我想没有一定的艺术底蕴,没有遍布大江南北,饱揽祖国的名川大山,是不能写出如此诗意的文章。这篇文章内容与写法与本单元其他各篇文章有很大的区别,这不是一篇常规性质的说明文。它是一篇具有随感式的说明文,以优美的语言,亲切的语气,向我们展示了桥的魅力。文章通过描写生活中各类桥,品味各类桥传递出的情味,启发我们只要用心欣赏,就一定能体会到桥的魅力多彩。学习本文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有审美情操的人。(分析所说课文的内容)
  无论从文章的思想内容、语言表达、选材、组材等方面,可以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东西很多,但作为课堂教学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事无巨细。所以按照教材的编写意图,着重在整体感知,揣摩语言上下功夫,据此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积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美感、驻足”等一些雅词妙句,了解课文脉络,品味文中优美活泼、形象诗意的语言。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和审美能力;训练学生的语文基本功。
  3、情感目标:体验生活,学会审美,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有审美意识的人。
  目标1、2、3都是重点。
  二、接下来说说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
  为帮助学生顺利地达成以上学习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先以教师的“点拨、启发”为主,后以学生的“分析、讨论”为主。
  因为新课标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要发生变化,要变教师的“讲堂”为学生的“学堂”,老师要成为引领学生寻找水源的人,学生则要成为学习的主体。所以课堂教学中老师走下讲台,融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探讨分析解决问题,努力营造师生、生生之间的那种民主、和谐、合作的关系,大家一起合作,共同探讨,一起成长,共享学习的愉悦,让学生口、手、脑动起来,让他们能够乐学、会学、能学。
  2、同时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提高效率,我还将采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的媒体手段来辅助完成本节课教学。雨露沾花花更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