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与“教材”对话
——谈新课程改革下文言诗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南京市第五十中学 陈铭瑾
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试点中,各种教材里文言诗文的比例逐渐加大,高考中考中分值也逐渐增加,文言诗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课改精神,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
在现今的课程改革中,文言文教学多向内容、情感方向探究延伸,片面重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而忽视了学科的工具性。
试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为例,文言文后的练习题在导向性方面,就存在这方面的偏差。如《五柳先生传》:“这篇文章是陶渊明的自传吗?请课外查找有关资料,结合你所读过的陶渊明诗作,谈谈自己的看法。”《马说》:“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这些话题是常谈常新的,请你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送东阳马生序》:“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诗词曲五首》:“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同学中开个故事会。”《小石潭记》:“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择一两则加以赏析。”《岳阳楼记》:“思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把你的认识写成一段文字,与同学交流。”《醉翁亭记》:“下面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改写《醉翁亭记》而成的一首词,名为‘瑞鹤仙’。你喜欢《醉翁亭记》还是这首词?写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