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外国诗三首
文成二中 徐英英
教学目标
 了解一些外国诗歌知识,领略外国诗人的优秀作品中表现的异国情趣。
 了解普希金、狄金森、裴多菲三位诗人的简历及其创作情况
 理解三首诗中的意象、意境、感受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 品味诗歌的语言,学习多种表现手法,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 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的健康而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
 了解作家的生活环境及经历。
 把握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感情,阐述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
 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人诗中的意境。
教学方法
 诵读法。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及形式特点。
 比较阅读法。如将普希金的《致大海》及其《自由颂》进行比较。这样可使学生对内容、情感、艺术有更深刻的认识。
 讨论法。由于诗歌意象所表达意义的不确定性、每个读者都可有自己的看法。因此让学生参加讨论,可激活思维,对主题有更多的认识和体会。如对“草莓”含义的探讨。《我愿意是急流》中“我”“爱人”及主题的探讨。
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点
学习《致大海》,把握诗中大海的象征意义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感情;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前几节课,我们一起驾着艺术的轻舟漫游了中国现当代诗歌的海洋,大家的收获一定不小吧!今天,我们不妨调转方向,驶向一个新的世界——外国诗歌的艺术殿堂。那里灿若星河的诗人,异彩纷呈的流派一定会给我们以全新的美感享受。这节课,我们来共同欣赏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的政治抒情诗《致大海》和美国女诗人狄金森的《篱笆那边》。
二、解题
1、普希金及其《致大海》
普希金(179~1837),俄罗斯民族的伟大诗人,俄国近代文学的奠基者,俄罗斯文学语言创建者。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受到文学的熏陶,13岁开始写诗,15岁公开发表诗作。1817年在皇村学校毕业后进外交部任职,广泛结交优秀的贵族青年,写下了一些歌颂自由、反对专制暴政的充满激情的诗篇。1820年被沙皇政府流放到南方。1826年从流放地回到莫斯科,在沙皇监视下埋头写作。1837年在决斗中被杀害。
普希金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称他是“俄国文学之始祖”,是“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他一生写了800多首抒情诗,包括著名的《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叙事诗《茨冈》《青铜骑士》;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短篇小说集《别尔金小说集》和代表作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澳涅金》。
《致大海》是普希金1824年流放南俄时创作的一首浪漫主义抒情诗。全诗运用象征的手法,以大海为自由精神的象征,借赞美自由奔放的大海,抒发了诗人渴望自由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三、研习《致大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