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80字。
七年级下 第一单元
伤仲永
学习目标:
1、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并掌握“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的情况。
3、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4、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体会揣摩本文简洁、凝练的语言。
3、方仲永“混然众人”的原因。
学习内容解析
一、文学常识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宇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 一。他年轻时候,文章写得十分出色,得到欧阳修的赞赏。王安石二十岁中进士,当官之后积极推行变法,后来新法被废,王安石忧愤成疾,第二年病逝。
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拜欧阳修为师)。(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二、文言词汇
1、读音
隶(lì) 扳(pān) 谒(yè) 邑(yì) 矣(yǐ) 泯(mǐ)
称(chèn) 卒(zú) 焉(yān) 耶(yé)
2、词类活用:
邑人奇之 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奇
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宾客
父利其然也 利:名词的意动用法,认为……有利可图.
3、重点词语
①世隶耕 隶: 属于
②未尝识书具 尝:曾经
③并自为其名 为:题上
④指物作诗立就 就: 完成
⑤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渐渐
⑥或以钱币求之 或:有的
⑦环谒于邑人 环谒:四处拜访
⑧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相当
⑨泯然众人矣 泯然:完全
⑩受之于天 受:承受
⑾贤于材人远矣 贤:胜过、超过
⑿得为众人而已耶 得:能够
4、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并指出该词在句中的含义与用法。
之:
① 忽啼求之: 代书具。
② 借旁近与之: 仲永。
③ 余闻之也久: 这件事。
④ 不能称前时之闻: 助词,的。
⑤ 卒之为众人: 助词,无意义。
于:
① 环谒于邑人:到,向。
② 于舅家见之: 在。
③ 贤于材人远矣:比。
④ 受于人者不至:从。
其
①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自己
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他的
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诗
④稍稍宾客其父:他的
⑤父利其然也:这种
三、整体感知,问题探究
1.在疏通文意及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思考本文记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本文就是通过记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