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30个字。
斑羚飞渡
一、教材依据
《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期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文章。
二、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斑羚飞渡》做为第六单元的文章,这一单元的文章都是与动物有关的。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有了它,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生趣盎然。阅读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
2、设计理念。学习这篇文章,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3、教材分析。《斑羚飞渡》作为一篇人类寓言的动物小说,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去解读,任何单一解读都是片面的,而教师在教学上却很容易走单一道路,有的引导学生把人类与斑羚作对比,揭示人性亮点的缺失,得出人类不如动物,要惩罚人类的结论;有的要求学生学习动物的伟大精神,就变成了单纯的思想教育。语文的语言魅力是语文这门学科较其他学科最值得骄傲的地方,语文的文学高度又再次给了语文学科一个亮点,所以,我把重点放在品味语言上,再从斑羚面对困境表现出的行为动作中引申其意义: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遇到困境时都有求生的本能,而且,运用智慧采取脱离困境的方式,能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从这个过程中往往又折射出了这些灾难中的个体生命的尊严、平等与可敬。
4、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正处于学龄中期,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渐渐加强,而且也具备了一定的逃生自救知识,因此,可以把学生置于本文的情境中,让他们自己去想像推敲,这有助于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多年的学习与积累,学生已具有品味语言和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在这一时期的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能通过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伦理性原则。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学生珍视生活、关爱动物的情感。
2、方法与途径. 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问题。理解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平共处的重要性
3、情感与评价。培养“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感悟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的精神和品质。
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生动的故事情节。
五、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的强烈的情感。
六、教学准备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搜集整理与斑羚有关的资料。教师要全面理解教材,并准备相关资料,与学生分享。
七、教学过程(两课时)
(一)藏羚羊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故事梗概:一肥壮的藏羚羊被猎人发现后留下两行残泪,跪拜猎人,可惜猎人并不为之所动,开膛剥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