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90字。
《祝福》学案
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
2、在情节变化中准确把握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注意社会环境对人物的影响。
3、掌握小说中人物塑造的方法,理解小说的主题,思考小说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2、主义社会环境对人物的影响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对于鲁迅,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他是我国现代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初中时我们学习了他的很多作品,现在大家回忆下,我们都学了鲁迅的那几篇小说呢?注意是小说!大家回答的很对,就是《故乡》和《孔乙己》,无论是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还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鲁迅的另一篇小说《祝福》,看看这次鲁迅又给我们塑造了一位怎样的人物形象呢?
检查预习、正音释词
监生(jiàn) 寒暄(xuān) 陈抟(chuán) 间或(jiàn)
悚然(sǒng) 谬种 (miù) 俨然(yǎn) 形骸(hái)
尘芥(jiè) 两颊(jiá) 荸荠(bí qí) 草窠(kē)
讪讪(shàn) 渣滓(zǐ) 蹙缩(cù) 窈陷(yǎo)
歆享(xīn) 牲醴(lǐ) 炮烙(páo) 按捺(nà)
三.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近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狂人日记》.
作品集:小说集:《呐喊》、《彷徨》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或多种戏剧。
四.初读课文。划分结构
1、让同学快速的浏览课文,概括课文四部分的段意
第一部分:祝福景象、祥林嫂的死 序幕、结局
第二部分:祥林嫂初到鲁镇 开端
第三部分:祥林嫂被迫改嫁 发展
第四部分:祥林嫂再到鲁镇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高潮。尾声
2,进一步明确,小说的序幕、结局、开端、发展、结局、尾声
3,叙事顺序——倒叙,作用
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寄予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的吸引力;
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反封建的主题。
五.研读课文。回答问题
1.祥林嫂问灵魂有无时为什么“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为什么她“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
这说明祥林嫂对现在、对将来还是抱有一线希望的。“希望其有”是祥林嫂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