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50个字。
以自学为主的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
课文名称 孤独之旅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初三年级六班 教师 何林成
课时 第二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文是初中语文课本所录选的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在新教材中编入九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已经学习了《故乡》这篇反映少年生活的小说,学生从中获得了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同时,对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有了初步的认识。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把握人物形象,加深对描写手法的认识,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并为下一篇反映认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打下基础。
2、本课的知识体系《孤独之旅》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小说,讲述的是少年杜小康辍学后随父亲一起到荒无人烟的芦苇荡放鸭子,经历了从开始的恐惧、孤独到暴风雨之夜找鸭子变得勇敢坚强起来的故事。学习这篇小说,重点是使学生从陌生空旷的自然环境和恐惧孤独的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中理解“孤独”的涵义,教给学生一种勇敢,豁达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描述
1. 知识与能力: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学习分析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理解环境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理解文章“孤独”所表达的主旨。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天元中学初2008级(6)班的学生。这个班是该学校的实验班,这班学生思维活跃,对课文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他们极易受到学习中的困难的困惑,对抗挫折能力较差;
2.学生对小说的故事情节学习兴趣较浓厚;
3.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学习本课综合运用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策略,教师在这一过程起着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通过小组交流、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通过在自读中学会圈点勾画,快速捕捉主要信息,在朗读中逐步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在研读中联系实际,体验成长的感受,以次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这一课的学习主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营造自主学习的气氛,因此我准备在教室。在资源上主要贮备一些与课文相适应的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导入新课 师:有人说孤独是尖锐的针,刺痛脆弱的心灵;有人说孤独是一朵鲜花,让生命更灿烂,因为它除去了浮躁、怯懦,造就的是坚强。可是,当孤独成为漫长而艰辛的人生路途上无法回避的生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