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20个字。
案例名称 《老王》
科目 初中语文 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课时 1课时
提供者 成都市金牛实验中学校曾丽娟
一、教材内容分析
《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的课文,其它几篇课文鲁迅的《阿长和<山海经>》、朱自清的《背影》、李祥森的《台阶》以及余秋雨的《信客》讲述的都是普通人,而杨绛的《老王》尤其表现出对弱者的关爱。《老王》讲述的是作者与一个普通车夫老王交往的故事。老王一辈子很辛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维持生计,他的眼睛又不好,生活很是凄凉悲苦。但是他心好,老实厚道,总为他人着想。作者笔下的老王虽然穷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是极其淳朴的好人。
这个单元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情操。而本文主要是通过学习课文,能认识到作者反思后提出要以平等的心态关心不幸者的这样一个社会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能主动去关心周围的不幸者。能积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1、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善”与“苦”,体会作者的“善”与“愧”。
过程与方法
通过独立阅读,形成自己独特而又创造性的见解;通过自由朗读,独立思考,问题探究等过程,学会运用诵读法、圈点法、讨论法等学习方法研习文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孩子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联系生活领悟人与人交往中,爱别人就是爱自己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通过分析作者的“愧怍”,把握本文的主题思想。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思想活跃,敢想,善于模仿,外界的任何新鲜事物都令他们感兴趣。但是,许多同学都知道一味的接受“爱”,而不懂得如何感谢“爱”,更别说去回报“爱”了。像老王这类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者,他们不但不了解,更别说让他们主动去关心这些弱势群体了。因此,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文本知识,更重要的还要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通过“情”的感悟来学会“爱”,也就是爱自己,爱父母到爱身边的人,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教学方式主要是引导学生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具体的学法指导如下:
勾画圈点法:引导学生积极读书,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学会抓住关键字词句;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
自读点拨法。本文是写人记事的散文,通过叙写与车夫老王的交往片断;刻画了虽穷苦卑微却纯朴善良的老王形象。学生诵读中以善良体察善良,感悟情感,陶冶性情。教师点拨、突出作品提出的以平等之心关怀不幸者的写作意旨。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及
方法指导
活动1:
查阅字典,一扫障碍。
(1)给加点字注音。
伛()惶恐()
荒僻()塌败()取缔()骷髅()攥着()愧怍()滞笨()眼翳()
(2)积累自读课文中新发现的字词,展示出自查的音义。
活动2:查找并了解作者相关资料。
1、检查预习:小组内课前抽测。
2、补充释义:
惶恐:惊慌害怕。
荒僻:荒凉偏僻。
滞笨:呆滞笨拙,也就是迟钝,不活动,不聪明,不灵巧的意思。
取缔:明令取消并禁止。
失群落伍:形容失去队伍、组织,孤单。
降格:降低标准、身份等。
扶病:带着病(做某件事)。
领受:接受(多指接受好意)。
愧怍:惭愧。
3、简介作者:杨绛(1911——),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生于北京。现代女作家,文学翻译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和《将饮茶》,译著有《堂•吉诃德》。是著名学者、作家,长篇小说《围城》的作者钱钟书先生的夫人。 【设计意图】
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积累基础知识,从而充分体现语文的工具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