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690个字。

  《石壕吏》教学实录
  (上课。师生问好。)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代诗歌,杜甫的《石壕吏》。
  (师板书:石壕吏杜甫)
  师:刚才有的同学在相互讨论,诗歌题目石壕后面的字读什么,那老师告诉同学们,应读lì,那怎样解释这个字呢?
  生:官吏。
  生::差役。
  师:差役,也就是经常出来为官府办事的人。这首诗的作者是杜甫,那同学们对杜甫又了解多少呢?
  (生思考。沉默。)
  师:老师说的是你对杜甫了解多少,多与少都可以。
  (有生开始举手,师示意回答)
  生:杜甫是中唐时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他被人们尊称为“诗圣”。
  师:杜甫被人们尊称为“诗圣”,那请同学们记下来。
  (师板书:诗圣)
  谁还想做一下补充?
  生: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生笑)
  师:“唐宋八大家”的全称应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主要指他们散文的创作,不过这位同学知道“唐宋八大家”这样一个组合式的词语,就很不错了。杜甫主要是从事诗歌的创作,他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朝“唐宋八大家”的文学家只有韩愈和柳宗元。
  生:杜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诗反映现实生活和民生疾苦,读他的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爱。
  师:很好。杜甫关心民生疾苦,爱国爱民。
  (师板书:民生疾苦)
  师:你对杜甫的作品又了解哪些?
  生:杜甫写过“三吏”“三别”。
  师:“三吏”“三别”分别指的是哪几首诗,能说得具体些吗?
  (生思考)
  师:同学们看课文的注释①,杜甫途径新安、石壕、潼关,同学们在这三个地方的后面分别加上“吏”字,这就是杜甫的“三吏”,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分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请同学们记下来。
  (师重复,同学们记录)
  师:杜甫的其他诗作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还可以见到,下面我们进行下一个环节。你对杜甫创作这首诗的时代了解多少?
  生:这首诗写于公元758年,当时正值“安史之乱”,社会动荡,人民生活比较艰难。
  师:“安史之乱”历时八年,战争频仍,给人民造成巨大的灾难。统治者养尊处优的时候,盘剥民脂民膏,不顾民生疾苦,当战乱发生时,他们还要求人民捐钱,抓人充军来抵御叛乱,元代张养浩在《潼关怀古》中曾提到“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形象的反映了人民的苦难。
  师:我们对作者及诗歌写作的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过渡到“读”这一环节。首先我们进行“通读”。
  (师板书:通读)
  师:“通读”就要求同学们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同学们自己准备一下,开始。
  (生自读诗歌)
  师:我发现同学们已经读完一遍了,先在老师请一名同学推荐一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这首诗,老师有一个前提,被推荐的同学包括你自己。
  (师找一名同学)
  (生准备读)
  师:大家说他的前提是什么?
  生:推荐自己。
  师:对,推荐自己,我非常欣赏。其实推荐自己的过程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自信。好,开始。
  (生读。朗读结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