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90字。
《晏子治东阿》教学设计
广州市玉岩中学 肖亮琪
【课型】扩展阅读课
【教材分析】
粤教版选修四第四单元主要是学习和解读古代优秀的议论文,引导学生领悟文本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价值,学会用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作品,在批判性思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晏子治东阿》是扩展阅读课,文章短小却意蕴丰富,我们可以借助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古代君臣的关系以及考核评价制度的特点,树立起“民为贵”、“洁身自好”等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对人物语言艺术的欣赏引导学生辨证地看待历史人物,激发学生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学情分析】
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重视“言”的学习和积累,而忽略了对“文”的内涵的理解和挖掘,因此总是对学习文言文存在抵抗的情绪,觉得文言文学习枯燥无味,难以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精神文化产生共鸣。
《晏子治东阿》是本单元唯一一篇篇幅短小故事性又强又可以多角度挖掘内涵的作品,这给了我们一个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评价古代文学作品的机会。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就能基本读懂文章内容,可以给他们带来学习的成就感;文中生动鲜活的人物和跌宕变化的故事,可以给学生带来阅读的趣味感;引导学生用现代的眼光去评价文本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君臣关系等,将起到读史鉴今的作用,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的用法及文言句式。
2.学会辨证地看待政治家与实干家的言行。
【教学重难点】
如何评价文中人物的言行,感悟文章的启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解题。
《晏子使楚》一文展现了晏子作为外交家沉着冷静、能言善辩的一面,今天我们学习《晏子治东阿》来了解晏子作为地方官的另一个形象。
文题交代了人物与事件,“治”是全文脉络的关键,以“治”为线索梳理全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朗读课文,注意易读错字的读音和通假字的读音。
(三)翻译课文,落实字词,读懂内容。
结合注释,学生互相交流,疏通文句,翻译课文,归纳以下文言字词和句式。
1.通假字:
⑴ “属”通“嘱”,嘱咐 ⑵“曾”通“增”,增加
⑶ “内”通“纳”,缴纳,纳税 ⑷“辟”通“避”,退避
2.重点实词:数、加、强、与、谢、属托、货赂
3.词类活用:
⑴加大诛于子:动词用作名词,责罚 ⑵臣请死之:为动,为……而死
⑶以利贫民:使动,使……获利 ⑷反以罪臣:名词用作动词,怪罪
4.古今异义:加大、不治、明年、不行、仓库、左右、再
5.特殊句式: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主谓倒装)
寡人将加大诛于子(状语后置)
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判断句)
(个别学生翻译课文,并指出重点的文言字词与句式,其他学生补充,老师指导归纳)
(四)品读课文,把握文意。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筛选信息,理清文脉。
请从原文中找出晏子两次治理东阿的方法、效果、景公的态度、晏子的对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