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9280个字。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同步导学演练
  山东省汶上县次丘镇第一中学赵洪军邮编:272504  手机:13406260263
  以劣胜优,以弱胜强
  ——《曹刿论战》同步导学演练
  【走进文本•基础阅读】
  一、导航•课前激趣
  设计1   提问:革命战争能取得胜利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老师概述,引入新课:革命战争能取胜的最根本原因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人民是基础,也是强大的后盾,这是战略;另外,也重视了各个战役的战术。得当的战略战术是战争取胜的主要原因。古代的军事家,在战略战术方面也很重视。今天我们来读读我国《左传》中记载的《曹刿论战》,看看曹刿是怎样在这两方面论述战争的。(板书课题)
  设计2
  前面我们刚刚学习了先秦诸子散文,领略了诸子散文特有的艺术魅力。今天,我们学习先秦历史散文著作《左传》中的选段《曹刿论战》,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设计3
  齐鲁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让我们通过长于记述战争的《左传》去了解鲁国取胜的原因。
  二、感知•文本主旨
  作者巧妙地运用比照映衬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从曹刿与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一个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形象跃然纸上。
  三、积累•学有所得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又何间焉()肉食者鄙()
  小大之狱()牺牲玉帛()
  登轼而望之()公将驰之()
  2.下面是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把序号写在例句后面的括号里。
  (1)例:战于长勺()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B.苛政猛于虎也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D.刻唐贤人诗赋于其上
  (2)例:肉食者谋之()
  A.属予作文以记之B.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C.登轼而望之D.公与之乘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公将鼓之()望其旗靡()
  5.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1)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的精神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
  (2)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分析“肉食者鄙”中“鄙”表现在哪里?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导学演练
  【走进文本•基础阅读】
  一、导航•课前激趣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尔虞我诈,一批谋臣策士周旋其间,因势据时为国君出奇策异计。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感知•文本主旨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第二部分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第三部分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三、积累•学有所得
  1.词语解释:
  邹忌修八尺有余()
  王之蔽甚矣(          )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今齐地方千里()
  邹忌讽齐王纳谏()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朝服衣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时时而间进()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皆以美于徐公()
  期年之后()
  皆朝于齐()
  2.翻译句子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