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有教案、课堂实录等,约3160个字。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淄博市育才中学赵文慧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提高诵读能力。
2、了解古人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全文。
学习重点:
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
1、朗读法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3、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路不拾遗》故事
二、美文美读
1、教师诵读课文:
要求:注意文中的生字、词
注意朗读的节奏、感情等
2、学生自读课文内容
要求:1、读准字句2、读出节奏
3、学生齐读文章内容
六、合作探究疏通文意
1、学生自读疏通文意
(1)、根据注释翻译课文圈画不理解的词句。
(2)、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2、帮你梳理:
(1)通假字:矜与(2)一词多义:(为)(3)词类活用:亲;子
(学生齐读课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七、研讨赏析
通读全文,设疑:
1、文中“大同”社会有哪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师:(提示)可以用课本文内容回答
(1)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这些是构建大同社会的基本条件。
师:做到了这些才会“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而不闭”。
2、当时的现实社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来看一段文字。(用多媒体打出《礼记•檀弓》的一段文字帮助学生理解)
3、你是如何看待文中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
对于文中描绘的大同社会:提醒学生从(当时现在能否实现)三个角度谈理解
明确:当时来看:不满现实向往美好
现在来看:激励人们仍有意义
能否实现:世外桃源美好空想
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你看:孟子、陶渊明、康有为、孙中山等等都在为这个目标的实现努力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