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455字。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南雁镇中  卓 皓

前些天,笔者听了××校××老师的一堂语文课之后,感触颇多。一堂45分钟的课,该老师用来分析讲解的时间就占了35分钟左右,再除去学生回答的时间,那么学生用来思考的时间还能有多少呢?
由此看来,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在一堂课中教师有讲不完的内容,问不完的问题;学生有听不完的讲解,答不完的答案。从表面来看,这是一场气氛非常热烈的语文课,而实际上,学生却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不利的。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在思考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而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任务就是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打破旧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科学安排下,让学生的思维活动积极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他们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自己主动积极独立地学习,凭借自身的主观努力学会学习,独立思考。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的思维训练的过程。教师的“填鸭式教学”永远代替不了学生自身的思考学习。教师必须有充分的自由思考时间,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自己则要摆正角色,发挥自己应有的主导作用。“主导”,重点在于“导”,而不在“灌”,否则就会喧宾夺主。就如上文中的那位老师,课堂教学的时间被她繁琐的分析所占用,而学生则始终被牵着鼻子走,根本就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不会得到发展的。在教学《变色龙》这篇自读课文时,我只是明确了这篇课文的目标和重难点,其余的时间基本上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相互讨论。教师只是在学生中巡视、了解自主学习的情况,做适当的指导。这样,通过集体交流掌握知识,既加深理解,完成目标,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因此,教师必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而不是机械灌输,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
二、培养观察想象能力 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观察必须借助思维,观察力和分析是结合在一起的,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只有通过思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