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500个字。

  《石壕吏》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一千两百多年前,在我们中原大地上,盛极一时的唐王朝遇到了
  突如其来的重大打击——安史之乱。为平息“安史之乱”,九位节度使,
  率兵二十万围攻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所占的邺城,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
  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很大变化。在
  敌人两面夹击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并四处抽丁补充兵
  力。诗人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自
  己目睹的事实,写下了著名的叙事诗《三吏》《三别》,今天,就让我们一
  起学习其中的《石壕吏》。让我们翻开历史画卷,走进这个古老的石壕村。
  (对于有一定中国史知识的初二学生来说,简要的背景介绍有助于唤醒其知
  识积累,消除阅读的陌生感。同时,学习古代叙事诗,用背景交代做铺垫,
  还是很有必要的。这里之所以不介绍作者,是因为这是课文《杜甫诗三首》
  中的最后一首,学生已在前两首的学习中了解作者生平了,故不作重复,否
  则也是应该较为详细地说一说的。)
  一、走进石壕村
  师:请大家先看大屏幕——屏幕上有几个词语我已经注了音,这些字音大家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读错。请大家在自己的书上标注出来。
  ppt1:壕(háo)吏(lì)邺(yè)逾(yú)  戍(shù) 妪(yù)  役(yì)炊(chuī)咽(yè)
  (学生在课本上标注读音)
  师:现在我们一起朗读。读这首诗的时候,请注意字正腔圆,每一个字的字音都要读标准。
  (学生齐读)
  (朗读首先是读准字音,其实也是一种认字。这里不是简单地把生字打在投影上要求学生读几遍拉倒,而是要求学生直接在课文中标注,这样学生每读到疑难字时就能看到注音,自然能加深印象。)
  师:大家读得非常标准。大诗人杜甫走进石壕村究竟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下面我们来讲述这个故事。在讲述之前,请大家关注几对词语。
  ppt2:暮——夜捉人——征兵、抓丁怒——苦且——自无——有幽咽——呜咽独——只
  请大家勾画出来。有些词语是诗中成对出现的,直接画个圈儿;有些词语与它配对的,是我补充的,请注在这个词的旁边。
  (学生勾画,标注)
  师:我们请一列的同学辨析这些词语。
  师:请第一位同学告诉我们,“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诗人傍晚就到石壕村了,却发现这些官吏们夜晚才来捉人,你觉得这两个时间上的变化,能说明什么?
  生1:我觉得当时的官吏很着急地在捉人,所以等到夜里。因为夜里人们都回去休息了,很好捉人。
  师:乘着夜色,悄悄潜入村里,别人都在睡觉,把握更大。看来捉人的官吏们心情是非常急切的。
  下面请第二个同学告诉我们,为什么叫“捉人”(这个词多不好听啊),明明是扩充兵源,当然应该叫“征兵”了,“有吏来征兵”,好不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