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080字。

  《江南的冬景》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篇“江南的冬景”文章是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的第一篇文章,也是郁达夫先生比较著名的一篇,主要讲述的是江南的冬天的景物。第一板块主要体现了对自然纯美的注视,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因此,课堂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是突出对文章本身审美韵味的把握,培养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方面有所收获。
  《江南的冬景》一文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是: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抒情性强。因而学习此文,不仅能够得到审美熏陶,而且能够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欣赏自然之美,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陶冶性情、涵养心灵的兴趣,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与文本之美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目前学生对于这样的文章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主要是对于文章情感的体会,要通过作者这一系列的描写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我们所谓散文形散神疑。学生说起来容易,但是真正要理解却使很难的。因此要让学生学会通过看似漫无目的的描写,而从中找出文章的精髓。
  三、教学目标
  1.欣赏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的美。
  2.理解郁达夫的散文风格,郁达夫散文语言的清丽明快。
  3.学习从文章结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方面赏析散文。、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是感受和欣赏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
  2、是学习写景状物的表达技巧,体味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
  五、教学流程
  1、 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大自然向我们展示着它的崇高和优雅,我们感悟自然,会理解自然,从大自然中得到某种启示。
  江南,人间天堂,仿佛大自然独自钟情于那里,安排下最美丽的景致。那里山水清丽,风光宜人。去过苏杭吗,西湖的山水,苏州的园林,美在旖旎。去过周庄吗?小桥流水,杨柳依依的景致,粉墙黑瓦,烟雨迷离的村舍,美在婉约。江南,说不尽的江南。
  郁达夫文中的江南,究竟指哪里?是长江以南的所有地区?
  ——指江浙地区(第6小节),是长江以南江苏和浙江两省的部分地区,也可指长江三角洲一带。
  能说出一些古人描写江南的诗句吗?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以上的诗句都是说江南之春景,江南的冬景如何,郁达夫给我们描绘了江南的冬景。 冬景在我们的感觉中,总不是太讨好的,冷是一大特点。可郁达夫描绘出了江南冬景的可爱之处.
  2、解题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文题上方板块的标题?“谛听天籁”!“籁”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谛听天籁”?
  明确:“籁”是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天籁”就是指大自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谛听天籁”不只是谛听大自然发出的各种声音,它还含有欣赏大自然的景色之意,由此可见,学习本文,就是通过研习文本,欣赏文学作品展现给我们的江南冬天的美景。(说明:此处主要目的为交待学习目标。)
  3、作者简介:
  郁达夫,原名郁文,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他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小说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
  本文创作于1935年,是郁达夫南迁杭州之后写下的散文名篇,他的散文美学特点可以概括为: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抒情性强。
  4、感知课文:
  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1)从文中看,郁达夫笔下的“江南”指哪些地方?
  江浙一带。(D6)
  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哪些比较?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写出了
  江南冬景的哪些主要特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