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920字。

  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教材分析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鲁迅的一篇杂文,是为批驳在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有些人散布对抗战前途悲观论调,鼓舞民族自信心而写的。文章抓住敌论据不能证明敌论点这个“突破口”,通过正面立论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手法驳斥了悲观论调。结构严谨,层层递进,反驳强劲有力。语言泼辣、犀利、有力,讽刺意味强,感情色彩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意。
  3.了解驳论文的有关知识。
  能力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本文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特点。
  2.揣摩品味语句,体会泼辣、犀利、有力,讽刺意味强,感情色彩浓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体会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驳论方法。
  2.理解重点语句的深意。
  突破方法:通过拟列提纲,理解文中“中国人”的所指范畴,继而深入探究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驳论过程;通过“潜心涵泳,细品深味”这一环节,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深意。
  难点
  1.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魅力。
  2.学习鲁迅先生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突破方法:通过反复阅读、自主质疑、拓展阅读,深入体会本文的语言魅力;通过语文活动“鲜花敬献民族魂”,学习鲁迅先生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评价鲁迅名言或学过的鲁迅作品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氛围,激发学习本文的兴趣。
  2.巧设问题,对话讨论。通过问题设计巧妙引导学生对话,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思考讨论,理清思路,研讨本文的论证特色,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3.语文活动。根据所学内容,设计“鲜花敬献民族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锻炼学生用事实表达,避免空谈。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设计(一)
  回忆初中学习过的鲁迅的文章。我们在先生的散文里体会先生对童年自由的向往,对长妈妈、藤野先生的深深怀念,在本册第三单元里我们刚刚领略了先生小说的无穷魅力,今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