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用注释和工具书弄通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用批注法熟读课文,在句子旁写下自己的心得。
课后预习:(当晚作业)
1、搜集作者资料,了解曹文轩。
2、在日记本上写下初读文章的读后感。
(文章近6000字,依每分钟读500字的速度计算,学生读完一遍至少需要12分钟,为此我安排一节课预习,为正式上课作好准备。)
初读课文。
一、导入:
同学们,每次当我们走近曹文轩为我们搭的《草房子》时,我就想起了童年的许多浪漫的事,心中总有一种别样的情感萦绕心间,挥之不去,难以释怀,今天当我们将要再次走进《孤独之旅》的时候,我想在坐诸位很想先来分享大家阅读完《孤独之旅》之后的感受,还望诸位畅所欲言。哪位同学先来说?
学法提示:我们可以从文章的主题、人物、情节、标题等多角度谈自己的读后感。
此环节教师捕捉学生的发言,引出下面两个问题。
1、介绍背景
一教师引导学生品读第一段的“家底最厚实”“一落千丈”“跌落到另一番境地”“只好去放鸭”,了解《孤独之旅》的写作背景。主要由读过原著的学生介绍。
二播放电影《草房子》中杜小康被迫失学放鸭的短片,让没有读过原著的学生感同身受,同时渲染氛围。
2、解题
题目《孤独之旅》的含义:杜小康旅程的任务是放鸭,目的地是大芦荡,但其实他真正的目的是“我要读书”。为了这个信念,他在旅程中,战胜了困难,让孤独之旅变为成长之旅。
二、品读感动
师:从大家的发言中,我听出来通过昨天的第一课时,同学们已经把这篇文章面上的问题解决了。然而只解决面上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像《草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