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张。有教学设计,约1490个字。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丰富文化积累。
2、欣赏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感受其精妙之处,结合作者在黄州的
经历,揣摩作者写作本文时的心境。
3、培养学生乐观进取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感受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起伏的情感,深入探究“闲人”的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观看一幅图片,思考:看到这幅图片了,你能联想到哪些诗句。
(此环节的设计在于创设情境,使学生快速、轻松地步入学习。)
二、赏读入境:
1、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注意字词的发音与句中的停顿。
停顿:
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3、在读的过程中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重点词语:户、欣然、念、相与、遂、交横、盖、耳。
重点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请一句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想像苏轼夜游承天寺的情景,准备用第一人称讲述苏轼夜游的故事。
5、 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
(通过教师的朗读把学生带入到文章的情境中,通过学生的自读和讲述故事,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为深入了解课文做铺垫。)
三、悟读品味:
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请同学们认真思考:
1、文章中哪句话是描写月光的呢?这句话写得好吗?好在哪里呢?
作者仅仅用了18个字就为我们创造出一个空明澄澈的意境,这主要得益于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技巧?(比喻的修辞手法,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2、教师把原句加以改动,比较两句的不同,体会原句写景的精妙。
(引导学生理解品味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用“藻荇交横”来比喻月光下摇曳的竹柏的影子,给人以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盖”字能体会到作者恍然大悟的心情,原来之前看到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是一种幻觉,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亦真亦幻的美妙月景。)
3、那么在苏轼看来,这么美的月色,什么样的人最容易欣赏到?
(再读课文第1、2小节,找出能体现作者悠闲之情的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