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份。

  我与地坛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问题入手,师生合作探究;板书为主,多媒体影音资料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悟史铁生(人)生命的脆弱与坚强,感受史铁生母亲(爱)的伟大,并能结合自身,谈出真实感受(如幸福、坚强、感恩等)。
  二、教学重点
  信息提取整合,景物分析,细节品味,情感体验。
  三、教学难点
  细节品味,情感体验。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 通过观看民工版《春天里》,为理解作者的经历和感情铺垫。
  2、 围绕自然中的地坛和作者眼中的地坛两条线索,学习《我与地坛》的第一部分。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在把握地坛总特点的前提下,完成第一部分三处写景描写的赏析。
  2、找出文中体现作者和地坛关系的语句,并能用词语概括。
  教学难点
  三处景物描写之赏析、我与地坛关系之概括
  教学过程
  一、播放民工版《春天里》的视频。
  解说:这是今年9月底开始在网络上热传的一段视频。歌曲《春天里》,是大陆摇滚歌手汪峰2009年的原创作品,反映的是一个文艺男中年的青春记忆和岁月迷惘,与农民工生存状态并无天然的联系。而经视频中的两位——其中弹吉他的那位叫刘刚,29岁,黑龙江人,退伍军人,职业为北漂一族加地下道艺人。演唱时脖子青筋毕露的这位叫王旭,44岁,河南商丘人,职业为仓库保管员加搬运工的合唱后,迅速成为一首极具杀伤力的视频。据报道“唱哭了很多70后、80后”,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窦文涛在《锵锵三人行》中直言“农民工版《春天里》令我感动想哭”,1960年出生(60后)的湖南省委书记——周强本月(11月)两次谈到这段视频,其中在湖南省优秀大学村官表彰大会上坦言:“每看一次都感动得热泪盈眶,你们也应该去看一看”。在播放这段视频时,我注意到在座的各位90后也有人表情凝重黯然,为什么这段视频有如此大的感染力呢?
  是他们特殊的身份——中国社会底层劳动者。比如大哥王旭,进京十年,烧过锅炉,卖过水果、水煎包,唱过酒吧。现在和大儿子挤在不足10平方米的蜗居里,每个月最多2000元的收入,那是北京呀!从他们的呐喊声中,我们听出了他们的心声,“也许有一天,我老无所依”,但我活着,我现在活着,并要坚强地活下去,“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在这春天里,春天里。”
  今天我们学习《我与地坛》,这篇文章的作者史铁生,也在北京,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不幸的人,很不幸的人,也会令我们已起波澜的心再生苍凉。下面请大家翻开教材第3页。
  二、从地坛(自然之地坛)的特点上来研读文章。
  设置问题:
  1、地坛是一个               的地方。(填上合适的词语)
  【明确答案】:“废弃的”、“荒芜冷落”(与最后一个合并)、“宁静的”、“荒芜但不衰败”。
  2、第一部分除了有一些词语是直接概括地坛的特点,有没有对地坛进行较为详细的局部描写呢?若有,在哪些自然段?能否结合我们得出的地坛总特点来赏析其中的一处,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默读文章,之后可以和同桌商量。
  【明确答案】:共三处集中描写,第3、5、7。
  【赏析提示】:
  第3自然段赏析提示:
  方法提示:抓住关键词并结合总特点赏析这段景物的特点
  “四百年来”,看得出地坛的“古旧”(可能学生会说“古老”);
  ……
  我与地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感悟作者对生命的阐释,并有所思考;理解并体会母爱的深沉和伟大及孩子的痛悔,从中受到一定的教育。
  2、品味文章深沉绵密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笔下地坛宁静肃穆、生机盎然的美。
  2、理解母爱对作者的影响,体悟母亲与地坛之间的共性。
  [教学内容及具体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期中考试我们的作文题是《相遇》,人的一生有着种种相遇,许多事物在神秘的时间的两端等着,等着相遇的一刹,而一旦相遇,可能一切都产生了奇妙的变化,那么一座几乎被遗忘的园子与一个几乎被遗忘的人相遇时,又会有怎样的结果?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6岁初中毕业,18岁去延安插队。21岁时,因腿疾住进医院,那一天是他的生日,从此他再没站起来。在最初的几年中,他陷入无尽的痛苦、无奈与无助之中。终于有一天他摇着轮椅走进了他家近旁的早已被废弃的古园——地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史铁生内心深处的世界,用我们的心灵去丈量他从痛苦之中挣扎而出的脚步。
  二、带问题阅读课文,筛选信息,并归纳。
  1、"我"进入地坛时的精神状态如何?
  2、当时作者在地坛里思考着什么问题?答案是什么?
  3、划出文中关于母亲心理活动的语句,并概括出她当时的心态。
  4、作者对母亲的态度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三、检查自读情况。
  明确:
  1、颓废、迷惘。
  2、他在想人为什么要出生,现在是否应该马上去死以及如何活着的问题。(人的出生是上帝交给人的一个事实,不受人的控制,而且只要出生就必定会死亡,不必着急。从此,他摆脱了自杀的念头,走出了死亡的阴影。)
  3、"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
  "母亲知道有些事不宜问,……和这过程的尽头究竟是什么。"
  "……,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
  "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心态:痛苦矛盾坚强。
  4、漠视——理解——后悔,愧疚
  四、积累词语
  五、学生上交自读过程中未能解决的问题。
  第二课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