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00字)
《沁园春•长沙》导学学案
(第一课时)
(姓名:陈明 单位:沂源一中)
课标点击
1、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内涵,了解作品的价值取向,领略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精神。
2、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对作品进行多元的开放性的解读,对作品的意蕴力求有新的发现。
自主探究
学习方案设计
学习策划一 体会作者的感情,反复朗读,读出诗词的美味。
学习策划二 整体感知,初步明确上下阕所写景物、抒发的情感及表达的愿景。
积累整合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园春 百舸
寥廓 遒劲
二、请将下列“古人悲秋、伤秋、赞秋之句”填充完整
1、 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
。
2、唐刘禹锡跳出窠臼,唱出昂扬的秋之歌: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今朝。
。
理解感悟
1、《沁园春•长沙》上阕中的“看”,下阕中的“忆”,有领起下文的作用。“看”和“忆”分别领起哪几句?
2、下阕“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两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中“曾”和“忆”两字在表达时间上起什么作用?
品味鉴赏
“湘江秋色图”如何描绘?作者用了什么方法?
自我诊断
基础测评
1、下列对诗词中句子的节拍标示准确的是( )
A.看/万山/红遍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问/苍茫/大地
B.看万/山红/遍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问/苍茫/大地
C.看/万山/红遍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问苍茫/大地
D.看万山/红遍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问苍茫/大地
2、诗词为了押韵,往往颠倒词序和句序。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的正常顺序本来是( )
A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B 、寒秋独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C 、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D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独立寒秋
3、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乐府等。
B.“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D.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歌。
4、下面是宋代苏轼的一首《沁园春》,其中有两句已经抽去,请选择正确的一项填充。( )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