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阅读写作互动课堂教案,是笔者历时三年完成曲靖市的课题研究,旨在把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形式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分为四种课型,讲读互动,串讲互动,自读互动和作文互动,每种课型按导入环节、自学环节、诵读环节、品读环节和写作环节。注重读写结合。
有教学设计,约4200个字。
1 藤野先生
师宗县丹凤中学:尚永刚
阅读目标:
1、通过几件典型的事来突出人物的品质;抓住人物的特征来刻画人物的形象。
2、学习藤野先生的优秀品质和鲁迅先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掌握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的方法,从而把握课文脉络、结构。
写作目标:学习抓住人物的特征来刻画人物的形象
重点难点:
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
3、品味语言的感情色彩和副词的准确运用
课型:讲读互动
学习时间:4学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环节
鲁迅先生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他原本是学医的,但最终却走上了文学道路,他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经历了怎样的艰难的选择?是什么事让他有了这样的改变?同学们想了解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藤野先生》。
二、自学环节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2、背景简介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留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以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了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歌颂了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3、给下列加点注音并注意其字形。
绯红(fēi)宛如(wǎn)驿站(yì)解剖(pōu)油光可鉴(jiàn)
毫不介意(jiè)畸形(jī)不逊(xùn)匿名(nì)杳无消息(yǎo)
诘责(jié)教诲(huì)瞥见(piē)抑扬顿挫(cuò)深恶痛疾(wǜ)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绯红:鲜红。绯,红色。
不逊:无礼。逊,谦逊。
畸形: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畸,不正常的。
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
瞥见:指很快地看了一下,有些许无意(不经意不小心,不在意的)中看到某事的意思。一下子看见。
三、诵读环节
1、快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是围绕什么线索,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
线索:我和藤野先生交往的经过。顺序: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以及我和藤野先生交往的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的。
2、鲁迅先生求学变换了几个地点,课文中记叙了哪几件主要事情?分别对应哪些段落?并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