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后训练
├─【最高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后训练——附加题(共3份)
│└─【最高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后训练——附加题(共3份)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一)附加题之断句与简答.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二)附加题之名著名篇.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三)附加题之材料概况.doc
├─【最高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后训练——论述、实用类阅读(共6份)
│└─【最高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后训练——论述、实用类阅读(共6份)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一)论述、实用类阅读.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二)论述、实用类阅读.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六)论述、实用类阅读.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三)论述、实用类阅读.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四)论述、实用类阅读.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五)论述、实用类阅读.doc
├─【最高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后训练——名句名篇(共4份)
│└─【最高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后训练——名句名篇(共4份)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初中)名篇名句.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高中)名篇名句.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课外)名篇名句.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综合)名篇名句.doc
├─【最高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后训练——散文阅读(共4份)
│└─【最高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后训练——散文阅读(共4份)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一)散文阅读.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二)散文阅读.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三)散文阅读.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四)散文阅读.doc
├─【最高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后训练——诗歌鉴赏(共5份)
│└─【最高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后训练——诗歌鉴赏(共5份)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一)诗歌鉴赏.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二)诗歌鉴赏.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三)诗歌鉴赏.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四)诗歌鉴赏.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五)诗歌鉴赏.doc
├─【最高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后训练——文言文阅读(共6份)
│└─【最高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后训练——文言文阅读(共6份)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一)文言文阅读.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二)文言文阅读.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六)文言文阅读.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三)文言文阅读.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四)文言文阅读.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五)文言文阅读.doc
├─【最高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后训练——小说阅读(共4份)
│└─【最高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后训练——小说阅读(共4份)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一)小说阅读.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二)小说阅读.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三)小说阅读.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四)小说阅读.doc
├─【最高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后训练——语言文字运用(共5讲)
│└─【最高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堂讲义——语言文字运用(共5讲)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句式与修辞.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近义词辨析.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图表的理解与分析.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压缩语段.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语句的连贯得体.doc
├─【最高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后训练——综合检测卷(共4份)
│└─【最高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后训练——综合检测卷(共4份)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一)综合检测卷.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二)综合检测卷.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三)综合检测卷.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四)综合检测卷.doc
├─【最高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堂讲义——附加题(共3讲)
│└─【最高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堂讲义——附加题(共3讲)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附加题 文言文阅读(断句与简答).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附加题名著名篇阅读.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附加题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与鉴赏.doc
├─【最高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堂讲义——古诗鉴赏(共3讲)
│└─【最高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堂讲义——古诗鉴赏(共3讲)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古诗的比较赏析.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把握古诗的思想感情.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赏析古诗的表达技巧.doc
├─【最高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堂讲义——论述类文本(共2讲)
│└─【最高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堂讲义——论述类文本(共2讲)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论述类文本的归纳与概括.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论述类文本的论述思路.doc
├─【最高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堂讲义——实用类文本(共2讲)
│└─【最高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堂讲义——实用类文本(共2讲)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实用类文本的分析与概括.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实用类阅读准确全面地筛选、整合信息.doc
├─【最高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堂讲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7讲)
│└─【最高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堂讲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7讲)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散文阅读.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把握文脉.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分析概括.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探究.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文学类文本阅读之语言与手法分析.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作用理解.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小说阅读.doc
├─【最高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堂讲义——文言文阅读(共4讲)
│└─【最高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堂讲义——文言文阅读(共4讲)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文言信息筛选与概括.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文言翻译.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文言实词的推断与翻译.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doc
├─【最高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堂讲义——语言文字运用(共5讲)
│└─【最高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堂讲义——语言文字运用(共5讲)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句式与修辞.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近义词辨析.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图表的理解与分析.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压缩语段.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语句的连贯得体.doc
└─【最高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堂讲义——作文(共4讲)
└─【最高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堂讲义——作文(共4讲)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作文(素材运用).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技巧.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作文(审题、立意).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作文文体.doc
课堂讲义
语言文字运用
第一讲 近义词辨析
(对应学生用书1~3页)
1. 进一步掌握辨析近义词的方法。
2. 进一步增强语境意识,立足于整个句子去选择辨析。
●重点字音
瞳孔(tónɡ) 阻挠(náo) 果脯(fǔ)
游弋(yì) 摇曳(yè) 凝露(nínɡ)
睫毛(jié) 给养(jǐ) 脊骨(jǐ)
浃背(jiā) 坍圮(pǐ) 金钗(chāi)
沉浸(jìn) 干瘪(biě) 冰雹(báo)
思忖(cǔn) 墓冢(zhǒnɡ) 发酵(jiào)
恫吓(dòng) 浣衣(huàn) 粗糙(cāo)
恪守(kè) 菲薄(fěi) 啮噬(niè shì)
缄默(jiān) 内讧(hòng) 执拗(niù)
戏谑(xuè) 摒弃(bìng) 瞭望(liào)
●近义词辨析(一)
1. “度过”与“渡过”
度过:主要是带时间性的经过,如“这个五一假期在海边度过”。渡过:主要指的是由此岸到彼岸,是空间的经过,首先是涉水的空间转移,如“渡过重洋”“渡过黄河”。另外,也用于比喻义的“通过”,如“渡过艰难险阻”“渡过难关”。
2. “权力”与“权利”
权力: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也指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权利:词义侧重于“利”,多用来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跟“义务”相对)。
3. “溅落”与“降落”
溅落:指重物自高处落入水中,指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返回地球时,落到指定的海域。降落:从天而降,落下。
4. “抑制”与“克制”
抑制:受刺激后,组织或机体活动减弱或变为相对静止。焦虑和精神恍惚会使身体机能减弱,导致抑制。是与兴奋相反的生理现象。克制:指克服、制服,适用于不好的或不应有的情感、思想。有条件去做而强制自己不去做。
5. “反映”与“反应”
反映:比喻从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反应: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引申为对一事情的发生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
6. “筹办”与“筹措”
筹办:筹划办理,对象是事情。筹措:设法弄到,对象是财物等东西,如款子、粮食等。
7. “披阅”与“批阅”
披阅:披览,阅读。批阅:阅读并加以批示或批改。
8. “处事”与“处世”
处事:处理事务。处世:在社会上活动,跟人来往相处。
●常见易混淆的成语(一)
1. 不三不四: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品行不正派。
不伦不类: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着装不得体。
2. 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3. 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
4. 春风化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满城风雨:不指自然界的风雨,而是比喻消息一经传出,到处议论纷纷。
5. 蹉跎岁月:虚度光阴与岁月。
峥嵘岁月:不平凡的岁月。
6. 趁火打劫:趁别人有危难时去捞好处。亦作“趁火抢劫”。
浑水摸鱼:比喻趁混乱的机会攫取不正当利益。
7. 粗心大意:做事不细心,马虎。
粗枝大叶:指文字或话语简略概括,也指做事不认真,不细心,马虎大意。
8. 重整旗鼓:比喻失败后积聚力量,重新行动。亦作“重振旗鼓”。
卷土重来:卷土,人马奔跑时扬起尘土。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新猛扑过来。
9. 行云流水:比喻自然不拘执,多指文章、歌唱等。
白驹注隙: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10. 沸反盈天:声音像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团。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常见易考的名言名句(一)
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2.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4.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5.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6.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周南•关雎)
7.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8.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9.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0.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有关“对联”的知识(一)
……
第二讲) 语句的连贯与得体
(对应学生用书4~6页)
1. 理清语段的整体思路,弄清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2. 进一步让语句符合内外部语境的要求。
●重点字音
濡染(rú) 三匝(zā) 侘傺(chà chì)
铩羽(shā) 寥落(liáo) 缔造(dì)
欷歔(xī xū) 慰藉(jiè) 发轫(rèn)
惬意(qiè) 饿殍(piǎo) 甬道(yǒnɡ)
曝背(pù) 绿林(lù) 远阜(fù)
怆然(chuàng) 麾下(huī) 迸发(bèng)
恣意(zì) 谛听(dì) 丰腴(yú)
翘首(qiáo) 桑梓(zǐ) 蕞尔(zuì)
褪色(tuì shǎi) 田塍(chénɡ) 慰藉(jiè)
●分辨敬辞谦辞
谦敬辞可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一句话,意思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除“家”“舍”“令”外,谦辞还有“小”(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寒舍,称自己的家)等。
常见的敬辞还有“贵”(贵庚,称别人年龄)、“大”(大作,称对方的作品)、“高”(高见,称对方的见解)、“拜”(拜托,托人办事)等。
●近义词辨析(二)
1. “启动”、“启用”与“起用”
启动:开始工作。启用:开始使用,其对象通常是指物,如“启用印章”“启用新域名”“铁路已建成启用”。起用:古代多指官员遭遇父母丧葬,按守制尚未满期而应召任职;也指重新任用已经退职或罢免的官员;还可泛指提拔使用。
2. “伺候”与“侍候”
……
专项突破八 附加题
高效精练(一)(断句与简答)
一、 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 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
诗有六义,其二曰赋,_赋_者_铺_也_铺_采__摛__文_体_物_写_志_也。昔邵公称公卿献诗,师箴赋。传①云:“登高能赋,可为大夫。”诗序②则同义,传说则异体。总其归涂,实相枝干。刘向云明不歌而颂,班固称古诗之流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
【注】① 传:这里指《国语》和《毛传》,并非单指《毛传》。② 诗序:即《诗序》,亦称《毛诗序》,研究《诗经》的著作。
【答案】 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2. 《诗经》“六义”具体指哪些?
【答案】 风、雅、颂;赋、比、兴。
3. 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 说明什么是“赋”(或“赋”是什么),但《诗序》与“传”(《毛传》《国语》)对此有不同看法。(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
在《诗经》的“六义”中第二项就叫“赋”。所谓“赋”,就是铺陈的意思;铺陈华采,舒布文辞,为的是描绘事物,抒发情志。从前周代的邵公曾说:“各级官吏献诗,主管教化的官员进箴,盲人赋诵诗。”《毛传》说:“登高能够赋诗的人,就可以当大夫。”由此可见,《诗序》把赋与比、兴同列于“六义”表现手法之中,而《毛传》和《国语》则把赋和诗区别开来,成为一种不同的文体。但是总观它们归属的途径,它们之间的关系还是十分密切的。所以刘向说,“不歌唱只朗诵的诗就叫赋”,班固称,“赋是《诗经》的一个支流”。
二、 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 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
《国风》《离骚》固不论,自汉魏以来,是妙于子建,成于李杜,而坏于苏黄。余之此论固未易为俗人言也,子_瞻_以_议_论_作_诗_鲁_直_又_专_以_补_缀_奇_字_学_者_未_得_其_所_长_而_先_得_其_所_短,诗 人 之 意 扫 地 矣。
(南宋•张戒《岁寒堂诗话》)
【答案】 子瞻以议论作诗/鲁直又专以补缀奇字/学者未得其所长/而先得其所短
2. 文中“子建”“子瞻”分别指曹植和苏轼。
3. 依据文段,作者认为“诗坏于苏黄”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苏轼“以议论作诗”和黄庭坚“补缀奇字”,后世学者只得其短,使“诗人之意扫地”。(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
专项突破四 现代文阅读(一)(散文阅读)
高效精练(一)
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天下西湖
郑骁锋
这是一场预备已久的死刑,杀人者和被杀者都等了很多年。走向刑场的路上,双方都有解脱的感觉。他们都知道,片刻之后,随着刀光闪过,那个已被淘汰的朝代便将在秋风中彻底消失,因此对其旷日持久的清剿也将就此终结。
即将被杀的人是南明最后的将领张苍水。明亡之后,这位宁波人率领义军在东南一带苦苦抵抗了二十来年,直到那个晦暗的黎明,一队鬼祟的清兵突然登上了他藏身的小岛。
作为民族英雄,张苍水的死难,与他仰慕的先烈——如文天祥——一样,表现得从容、凛然。他是坐着受刑的,因为他拒绝以下跪的姿势退出人间。而他的遗言,除了一首铿锵的绝命诗,还有一句深沉的赞叹。
“好山色。”说这句话时,张苍水躯干挺直,目光悠远,眸子里波光粼粼绿意葱茏,枯槁的脸上,慢慢展开一丝柔和的微笑。
刑场设在杭州弼教坊,而弼教坊在西湖附近。那天,是农历九月初七,整个杭城都飘着甜甜的桂香。张苍水深深地嗅了一口气,回过头来,拂了拂衣上的灰尘,缓缓盘膝坐下,对身边神情紧张的刽子手笑了一笑。
三百多年后,“好山色”已由沙孟海写成了一块遒劲的大匾,高悬于杭州张苍水祠的正厅。张苍水的祠堂连同墓冢,位于太子湾公园与章太炎纪念馆之间,紧邻着西湖。
薄暮,西湖平湖秋月,我独自坐着。三月的夜风贴着湖面滑来,带着水汽柔柔地拂面而过。原本是多云天气,又是初三,不指望月出东山。光景一截截黯淡着,满天浮云像是渐渐被水化开了,又不断一滴滴点入浓墨,在湖面上渗洇开来。近处的山仿佛随着浅浅的涟漪移向远处,而远山则从山尖开始逐渐淡去,直至完全隐入虚空。画舫游船俱已不可辨认。湖面似乎越来越宽广,越来越混沌。
离开张苍水祠后,我走走停停,已经在湖边踯躅了很久。过去的几个小时,我一边欣赏西湖由明丽一点点转换为朦胧,一边在思索那个俗不可耐的古老问题:西湖被赞誉为“人间天堂”,它的独特魅力,究竟在于何处?诚然,西湖是极美丽的,但令天下人趋之若鹜魂牵梦萦的,果真只是这一脉山水吗?
我细细回忆着西湖的各处景点。身为浙江人,它们中的大部分,我都已经游赏多次,有一些甚至可以说烂熟于心了。终于,我记起了在岳王庙中看到的一首诗,作者是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诗句篆刻在一块石碑上,笔画开张,朴拙有力。中国书法最讲究笔画线条,而线条的优劣取决于正反两种力道的互相抗衡互相融合,通常艰涩顿挫、如屋漏痕那样才是虎虎生威的,而圆滑顺溜却往往暴露出轻浮虚弱,软塌塌的死蛇一般。受袁枚启发,我想到,若以“丹青画图”为喻,西湖之美,秀丽之外,其实另有一股雄劲之气,刚柔相济软中带硬,清爽疏朗,不似其他江南名湖园林那般一味阴柔婉约,容易令人生腻;或许,这就是“人间重西湖”首要的一个原因吧。
西湖有脊梁。岳飞、于谦、张苍水等烈士埋骨湖畔,众人皆知,暂且不提;单是西湖的景点名称,也暗暗隐藏着一股豪气。花港柳浪之外,有龙井,有虎跑,有狮峰——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整个杭州都被称为武林;即便只是孤山,简简单单两个字也似睥睨着冷眼,桀骜而嶙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