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案(18份)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13《青玉案》教案.doc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15《眉妩》教案.doc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1《蜀道难》表格式教案.doc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1《蜀道难》教案.doc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1《蜀道难》教案1.doc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2《登高》教案.doc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doc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doc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3《春江花月夜》学案.doc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6《李凭箜篌引》公开课教案.doc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6《雁门太守行》导学案.doc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6《雁门太守行》教案.doc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7《无题》教案.doc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8《望海潮》教案.doc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8《望海潮》教案1.doc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8《望海潮》学案.doc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边城》教案.doc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荆轲》复习学案.doc
教师姓名 张霞霞 年级 高一 班级 6 科目 语文 学年学期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备课组 语文 周次 第二周 星期 二
学科牵头人 孙玉红 成员 张霞霞 刘科芳 高群 缺席情况 无
集体备课时间 2010-3-3 首席发言人 张霞霞
科目 语文 必修三 第1节(课)
课题 蜀道难
大文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领会诗句含义,背诵并默写 2.想象并体会本诗夸张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听录音带,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2.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在本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 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2. 想象并体会本诗夸张的艺术特色
教具准备:录音机 相关的录音带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 教师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2、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指导
3、 教师精讲纠误,学生归纳提炼
4、 教师展现案例,启发学生质疑
第二课时
5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组织引导:
6、教师释疑解惑,学生拓展延伸 学生活动
1. 说说你所知道的李白
2. 背诵李白的一首诗,并作以简单的评析。
3. 思考并整理关于乐府诗的相关知识
4. 明确本诗的写作背景,并形成一种潜意识,便于理解诗的内容与情感
5. 自由朗读课文, 标出读不准确的字词和把握不准节奏的句子
6. 听录音,听清字音,听出节奏
7. 标注字音,划分出个别句子的节奏
8.个别朗读,互相点评朗读效果
方式:个人朗读 分组朗读 分段朗读
9.仔细认真地听朗读带,揣摩本诗的感情基调
10.有感情的诵读本诗,同学互相点评
11. 朗读“吚嘘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12.朗读“蚕从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
13.朗读“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做长叹”
14.朗读“问君西游何时还…… 使人听此凋朱颜”
15.朗读“连峰去天不盈尺……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16.朗读“剑阁峥嵘而崔嵬……化为狼与豺”
17.朗读“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
18.朗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19.整体朗读本诗
20.整理概括三段的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21.四人一组,讨论探究教师提出的问题。
1)诗中作者引用了那几个传说?有什么作用?
2) 诗人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
……
蜀 道 难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扫除文字障碍;反复诵读,感知作品的感情基调。
2.探讨《蜀道难》的基本内容及行文脉络。
【知识导学】
一.作者及其作品
李白(701-762)字 太白 ,号 青莲居士 , 盛 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 诗仙 之称。。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
二.文体介绍
诗歌,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出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反映了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1.诗歌的特点:(1)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和想像。(3)诗歌的语言是精炼的、形象的,音调和谐,节奏鲜明。(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
2.诗歌的分类:按照内容有无较完整的故事和人物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抒情诗又分为直接抒情诗、间接抒情等。按照形式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民歌等。我国古典诗歌分为诗、词、曲。
三.背景介绍
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们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诗中强调的“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就是指此而言的。顾炎武《日知
……
上课稿2九(2)班
课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时间: 2012年 3月5日
教学目标
1读熟诗文,能按要求简要概括诗歌主要内容。
2能结合诗文具体语句,感悟作者忧国忧民,舍己为人的无私情操。 重点与难点
1读熟诗文,能概括诗歌主要内容。
2能结合诗文具体语句,感悟作者忧国忧民,舍己为人的无私情操。
课前准备:查字典,标注拼音,读熟文章。
板块 展开教学的问题串设计 学生活动串设计 目标达成反馈串设计
一直导 今天我们学习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著名诗篇(板书课题)。 倾听 倾听
二
读准字音
读通文意 首先,我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的预习效果,请同学们自己再次结合注释自我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
请个别同学展示朗读,全班其余学生倾听,纠误。(师板书:为……所,飘转,俄顷……)
请学生自我阅读说出诗文大意,标注疑惑。
再次请全班同学一起朗读全文,注意正音,节奏。 朗读,正音
学生展示,其余纠误
学生代表提问,班级学生交流解答,解惑。
全班齐读 自我学习,对照
班级交流,教师补充
班级交流,解惑,老师点拨。
……
阜宁中学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春江花月夜》
编号:05 主备:李建 审核:韩志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4、继续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声韵、感受诗趣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把握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景、理、情。
【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以学生的自由讨论为主,教师给予恰当的点拨。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整体了解,朗读理解。
一、导入
在星光灿烂的唐代诗坛,《春江花月夜》带着皓洁的月光像钻石一般熠熠生辉,引人注目,闻一多先生曾将此诗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评论家说张若虚这一首诗可以“孤篇盖全唐”。
今天我们来欣赏这篇经典诗作。
二、了解作者
张若虚(660年-约720年),字号不详。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以文词俊秀驰名京都。开元初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吴中四士”。工诗,尤擅七言。诗以《春江花月夜》着名。今仅存诗两首。七言歌行《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空明清丽,洗去了宫体诗的脂粉气。其中“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二句为历代传诵。
三、朗读、理解
1、听配乐朗读
2、自由朗读
3、看注解,查工具书,问同学,弄懂下列词语:
连海平:江潮入海,海江相平。
共潮生:明月和潮水一同生长。
滟滟:水中月光闪烁荡漾的样子。
芳甸: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霰: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空里流霜不觉飞:月光象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又感觉不到它的飞动。
青枫浦上不胜愁:青枫浦,一名双枫浦,在今湖南浏阳县。这里也可以理解为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