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课件制作较为简洁,介绍背景,分析论证方法,教案约3470字。
拿来主义
李小华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深奥的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
2.学习本文,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批判地继承,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语:
2001 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有人说中国加入世贸,那是与狼共舞,面对各种机会和挑战,我们国人准备好了吗?我们该怎么办?今天我们来学校鲁迅先生的一篇拿来主义,看看鲁迅先生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建议。
1. 什么是杂文。看漫画(见幻灯) 引出杂文的特点:针砭时弊 幽默讽刺
2. 鲁迅杂文的特点及背景
二、有人说鲁迅先生的杂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幽默和犀利是鲁迅先生杂文的两大特点,你能从文章中找到一两处并加以品味,四人一组一起探讨一下它幽默或犀利在什么地方。(5分钟)(发言代表简要写一下发言要点)
要点: (1)第1段“别的且不说罢”一句把所要揭露、论述的范围加以严格的限制,只讲文化上的事。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那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已经伸到了东北、华北,国民党政府推行卖国主义政策,变本加厉地出卖国家的领土、资源和主权,确实“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因此,用“别的且不说罢”的句子,不仅使论述的范围明确,而且增强了揭露的深刻性。
(2)“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还有几位“大师”们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几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发扬国光”,反语,讽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用这种方式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可怜,暗示“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和鄙视。
(3)作者以尼采自诩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作类比,“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不是“丰富”,还要“大度”,“只是送出去”,同样是愚蠢可笑的。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几百年之后呢”?我们的子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磕头”、“讨”和“残羹冷炙”、“奖赏”等词语,形象、深刻地写出了“送”的结果是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4)“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
明确: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