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15年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与练习(14份打包)
乌夜啼李煜.doc
安定城楼.doc
从军行.doc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doc
寄李儋元锡.doc
寄扬州韩绰判官.doc
客至.doc
菩萨蛮韦庄.doc
送魏万之京.doc
送友人.doc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doc
月下独酌四首.doc
自河南经乱.doc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doc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白话译文
  高大城墙上有百尺高的城楼,在绿杨林子外是水中的沙洲。
  年少有为的贾谊徒然地流泪,春日登楼的王粲再度去远游。
  常向往老年自在地归隐江湖,要想在扭转乾坤后逍遥扁舟。
  不知道腐臭的死鼠成了美味,竟对鹓雏的爱好也猜忌不休。
  创作背景
  公元835年(唐文宗大和九年),王茂元拜泾原节度使。公元838年(唐文宗开成三年),李商隐考中进士以后,便到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幕下当了一名幕僚,并且娶了王茂元的女儿。安定城,故址在现今甘肃省泾川县以北,是唐代泾源节度使的治所。在持续于中晚唐历史上达数十年之久的“牛李党争”中,李商隐曾经得到作为牛党重要人物的令狐楚父子的帮助,而王茂元却偏被人们看成是李党人物。因此,这一年李商隐继进士及第后参加吏部博学宏词科考试时,便受到朋党势力的排斥,不幸落选,失意地再回到泾源。正是春风吹柳、杨柳婆娑的季节,诗人登上泾源古城头——安定城楼,纵目远眺,看到朝政的混乱,腐败势力的横行,有理想和才干的人无从施展自己的抱负,心中不禁生起了哀国忧时和自伤身世的无穷感触,于是,写下这首七律遣怀
  文学赏析
  首二句登楼即景: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按泾州城东有“美女湫”广袤数里(见《太平广记》),汀洲殆指其地。登最高之楼;望最远之处,高瞻远瞩,气象万千。即景所以生情,以下六句的豪情壮志、无穷感慨都由此生发。
  三、四句先以两位古人自比。贾谊献策之日,王粲作赋之年,都与作者一般年轻。贾谊上《治安策》,不为汉文帝所采纳,因《治安策》开头有“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之语,故谓“虚垂涕”;作者应博学宏词科试而名落孙山,其心境与贾谊上书未售,同样萦纡抑郁。王粲避乱至荆州,依刘表;作者赴泾州,入王茂元幕,都属寄人篱下。用两位古人的古事,比自己当前的处境和心情,取拟于伦,十分贴切。这是第一层。
  五、六句抒露志趣和抱负。作者的遭遇虽然困顿,可是他的凌云之志,未稍减损。江湖、扁舟乃使用春秋时代范蠡的典故;范蠡佐越王勾践,“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见《史记•货殖列传》)。意谓,自己早有归隐江湖之志,但等回天撼地之日,旋乾转坤之时,头飘白发,身入扁舟。永忆江湖,即怀淡于名利之心;
  ……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白话译文
  只有远离故里外出做官之人,特别敏感自然物候转化更新。
  海上云霞灿烂旭日即将东升,江南梅红柳绿江北却才回春。
  和暖的春气催促着黄莺歌唱,晴朗的阳光下绿萍颜色转深。
  忽然听到你歌吟古朴的曲调,勾起归思情怀令人落泪沾襟。 
  文学赏析
  这是一首和诗,作者是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诗人在唐高宗咸亨元年中进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小官。到永昌元年,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小官,心情很不高兴。江南早春天气,和朋友一起游览风景,本是赏心乐事,但诗人却像王粲登楼那样,“虽信美而非吾土”,不如归去。所以这首和诗写得别有情致,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伤感,有满腹牢骚在言外。
  诗一开头就发感慨,说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言外即谓,如果在家乡,或是当地人,则习见而不怪。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这一开头相当别致,很有个性特点。
  ……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译文
  青山隐隐起伏,江流千里迢迢。
  时今已过深秋,江南草木尚未凋谢。
  扬州的二十四桥,在月色中显得格外的妖娆。
  老朋友你在何处,教别人吹箫?
  创作背景
  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此诗是杜牧离开扬州以后,在江南怀念昔日同僚韩绰判官而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大和九年秋或开成元年秋。杜牧在韩绰死后作过《哭韩绰》诗,可见他与韩绰有深厚的友谊。
  文学赏析
  扬州之盛,唐世艳称,历代诗人为它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风调悠扬,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韩绰不知何人,杜牧集中赠他的诗共有两首,另一首是《哭韩绰》,看来两人友情甚笃。
  首句从大处落墨,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欧阳修的《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青山
  ……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译文:
  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适合在江南老去。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江南酒垆边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撩袖盛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不到年老时,千万不要回到故乡,回到家乡思念江南之情会让人愁断肠。
  赏析:
  菩萨蛮韦庄这首词,上片描写了风景如画的江南美景。大意是:江南美好,游人陶醉,不肯离去,应终老于此。躺在画船上,眼看着“春水碧于天”的春景图,耳听着细细的雨声酣然入梦,好不惬意!
  韦庄菩萨蛮现存五首,风格都相近,此其二,是早期浪游江南时的作品。
  词的主体部分极写江南好。开头部分就已点明:“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对于江南的美景早已是人尽皆知,白居易在忆江南中就曾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来赞美江南的旖旎风光。作者作为客游江南的身份也就被“人人”奉劝终老江南。对于一位游人而言,最感兴趣的不外乎江南的山水、风月。以下四句就具体描述了江南的妙处。上阕两句先从美景写起,既抓住了江南水乡的特点,又凸
  ……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释]
  1. 郭:外城
  2. 为别:分别
  3. 孤蓬:又名飞蓬,枯后根易折断,常随风飞旋。诗中借喻远行的朋友。
  4. 萧萧:马的嘶叫声。
  5. 班马:离群的马。
  【译文】
  青山横对着北边外城,
  水绕行到东边的城池。
  此地即刻辞别之后,
  您就像孤独的飞蓬一样踏上了万里征程。
  飘浮的云影好似您此时的意绪,
  落日的余绪恰如故人的留恋之情。
  挥手之间就从此时此地离开了,
  连离别的坐骑也发出了凄凉的鸣叫声!
  [赏析]
  这是一首情意绵绵、感人肺腑的送别诗。作者通过对送别环境的刻画及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首联以对偶句写景,未见“送别”二字,但细细品味,那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你看,送别已至城外,主客两人却仍难舍难分。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城北,洁白的河水从城东缓缓绕过。山清水秀,如此美景,怎不令人流连忘返。可是现在,两人却不得不分手了,又怎不留恋万分?“横”字写青山的静,“绕”字写白水的动,用词准确而传神。
  颔联是诗人对友人远行的看法。蓬草枯后根断,常随风飘飞,古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