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古代诗歌鉴赏(课件+限时训练+专题训练)(12份打包)
专题综合训练(六) 综合训练(一).doc
第二部分 第二章 第二节.doc
第二部分 第二章 第二节.ppt
第二部分 第二章 第三节.doc
第二部分 第二章 第三节.ppt
第二部分 第二章 第四节 第二课时.doc
第二部分 第二章 第四节第二课时.ppt
第二部分 第二章 第四节第一课时.ppt
第二部分 第二章 第一节.doc
第二部分 第二章 第一节.ppt
第二部分 第二章.ppt
专题综合训练(六) 综合训练(二).doc

  第二部分 第二章 第二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
  [限时提升练]
  [限时45分钟]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春情
  秦 湛
  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极目天涯百尺楼,人在楼中否?
  四和袅金凫,双陆思纤手。拟倩东风浣此情,情更浓于酒。
  (1)简要赏析“极目天涯百尺楼,人在楼中否”两句中“极目”“天涯”的精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阕是如何使用虚写手法的?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极目”写尽目远望,表现了词人对女子思念之切、爱之真挚;“天涯”写百尺楼远在天边,隐含词人不能见到女子的惆怅与失望之情。
  (2)①“四和袅金凫,双陆思纤手”,词人想象昔日与女子在楼中相聚,女子玩弄双陆的情景。②“拟倩东风浣此情,情更浓于酒”,“拟”,是“打算”的意思,词人想请东风洗去自己的愁绪和思念,然而愁绪未去,反而更浓了。词人将“东风”和愁绪都化作切实可感之物,以虚写实,表达了对女子强烈的思念之情。
  2.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三岔驿
  杨 慎
  三岔驿,十字路,北去南来几朝暮。
  朝见扬扬拥盖来,暮看寂寂回车去。
  今古销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
  (1)请简要分析“朝见扬扬拥盖来,暮看寂寂回车去”的语言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诗中“今古销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的意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部分 第二章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限时提升练]
  [限时45分钟]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辛大之鄂渚不及
  孟浩然
  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
  江上空裴回,天边迷处所。
  郡邑经樊邓,山河入嵩汝。
  蒲轮去渐遥,石径徒延伫。
  (1)这首诗的首联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写诗人没有赶上送朋友,表达了诗人自己的伤感心情。②点明事件和诗人的心情,从而统领全诗内容,为后面抒发思念朋友的情感张本,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2)情景交融。黄昏时分,朋友已走远,自己未能为朋友送行,诗人将自己对好友的眷恋和深情以及自己的孤独与寂寞融入黄昏时独自徘徊江边、望断天涯的情景之中。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荆门道怀古①
  刘禹锡
  南国山川旧帝畿,宋台梁馆尚依稀。
  马嘶古道行人歇,麦秀空城野雉飞
  ……
  第二部分 第二章 第四节
  第二课时 从题型角度把握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限时提升练]
  [限时45分钟]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刘禹锡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①,三黜名惭柳士师②。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注] ①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曾两度出任颍川太守,清名满天下。②柳士师:柳下惠。“士师”,狱官。他因“直道事人”三次遭贬黜。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与朋友别后的情景?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是送别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本诗化实为虚,想象与朋友分别后路途中的情景。“桂江”两句,设想别后,以虚写实,笔姿灵活。用“相望”二字,把这一对志同道合又遭遇离别的友人生死不渝的情谊,从彼此两方写出。寄离情于山水,同怅望以写哀,词尽篇中,而意余言外。
  (2)既表达了与朋友依依惜别时的伤感,也表达了自己与志同道合的友人之间的生死不渝之情,基调伤感。
  2.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答傅咸①
  郭泰机
  皦皦白素丝,织为寒女衣。
  寒女虽妙巧,不得秉杼机。
  天寒知运速,况复雁南飞。
  衣工秉刀尺,弃我忽若
  ……
  第二部分 第二章 第一节 鉴赏诗歌的形象
  [限时提升练]
  [限时45分钟]
  1.(2014•河北高三教学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注]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注] 宝鸭:用宝石镶嵌的飞鸭状的头饰。
  联系整首词的内容,请简要分析词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全词描绘了一位美丽多情,对爱情大胆追求的少女形象。词的上阕以“绣面芙蓉”“斜飞宝鸭衬香腮”刻画了女主人公的美丽外表,以“眼波才动”写出了少女美目流盼、情窦初开的神态;下阕着力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少女的思念、幽怨与主动写信相约。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元十八①溪居
  白居易
  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
  晚叶尚开红踯躅②,秋芳初结白芙蓉。
  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
  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香饭细酒香浓。
  [注] ①元十八: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结识的朋友,隐于庐山五老峰下。②踯躅:杜鹃花的别称。
  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意境:潺潺的溪水,弥漫的岚气,茂密的森林,错落有致的水槛,面山而凿的小窗,绽放的红杜鹃,初开的白芙蓉,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夏秋之交的幽美意境图。
  景物描写的特点:①诗人将宏观远视与近景特写相结合,
  ……
  专题综合训练(六) 古代诗歌鉴赏
  综合训练(一)
  [限时45分钟]
  1.(2015•山西高三双基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夜①
  杜 甫
  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②鸣。
  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檐③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④。
  [注] ①此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的秋天。此时诗人正寓居在长江边的夔州西阁。②双杵:古人捣衣,对立执杵如舂米,故名双杵。③步檐:檐下的走廊。④凤城:长安。
  (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前两联描写了一幅夔州西阁秋夜图。夜晚露水凝结,天空高远,江水清澈;江两岸的山寂静如空。江面上零星地闪烁着几点渔火;新月高悬于夜空之中。景物描写呈现出一种凄清、空寂的氛围,为下面四句的抒情作了铺垫。
  (2)表达了诗人流落他乡,病卧山城,无限悲凄的心境,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卧病”江边,因时局动乱,音书难至,孤独凄凉;诗人走到室外,在走廊上仰观星斗,由银河想到长安,思念故乡。
  2.(2015•河南联考)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
  早发竹下①
  [宋]范成大
  结束晨装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