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届语文第一轮高考总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课件+课时作业12份) 
  专题十八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ppt 
  常见古诗意象例释.doc 
  古代诗歌鉴赏.ppt 
  专题十八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DOC 
  专题十六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DOC 
  专题十六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ppt 
  专题十七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doc 
  专题十七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ppt 
  专题十四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ppt 
  专题十四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景物形象].doc 
  专题十五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doc 
  专题十五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ppt 
  常见古诗意象例释 
  1.植物类 
  ⊙菊花:品格坚强的斗士;气质清高的雅士;孤芳自赏的文人。(隐逸、高洁、脱俗)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战国•屈原《离骚》)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 
  ⊙梅花:不怕打击、敢为天下先的品质;不愿同流合污的冰清玉洁的品质。(坚强、不屈不挠)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北宋•王安石《梅花》)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南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松树:坚强、正直、高洁的品质;孤直耐寒的品格。(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赠韦侍御黄裳》)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三国•刘桢《赠从弟》) 
  ⊙梧桐:凄凉悲伤之愁情。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宋•李清照《声声慢》) 
  ⊙柳树:送别、留恋之情;伤感春天的美好;寄托依依惜 
  …… 
  专题十八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一、记忆型默写 
  1.歌台暖响,______________;舞殿冷袖,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答案:春光融融 风雨凄凄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答案: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答案: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4.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答案: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5.其声呜呜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绝如缕。(苏轼《赤壁赋》) 
  答案: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 
  6.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答案: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 
  专题十六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残春旅舍 
  韩 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 
  2.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商调】黄莺儿•赠燕 
  (清)张渐 
  …… 
  专题十七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2)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 
  (3)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 
  ……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十四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景物形象]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 
  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陵使至汝州① 
  王 建 
  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②离家麦熟还。 
  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 
  注:①本诗是王建一次出使江陵回来的路上行近汝州时写的。汝州,今河南临汝县,离王建的家乡颍川很近。②寒食:即寒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