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200字)
把探究式学习引入课堂
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一中
李永茂
时下,由于新课标的实施,“探究性学习”常常见诸于各种报刊杂志,但如果走进课堂,你又似乎感受不到探究的氛围,体会不到学生探究的快感,原因何在,我想主要是作为实施这一新的学习方式的主导者——教师,或许对“探究式学习”内涵把握不清,或许对“探究式学习”认识还不够,或许不能将其自觉地引入自己的教学实践。致使这一新事物至今很少开花结果。
其实,“探究”的思想由来已久,最初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精神“催产术”及卢梭的浪漫主义,培根、赫尔巴特、夸美纽斯等思想家教育家也在其论著中提到了探究的主张。仅就“探究”进入了学校科学教育课程的时间也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早在1853年,德国教育家弟斯多惠,在其著作《写给德国教师的教学法指南》一书中,就明确的提出“探究发现”的教学法原则,他把探究发现作为科学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倡导将其运用到学科教育中。20世纪初,杜威更明确的提出学校科学教育中使用探究的方法。他在1909年同进步联合会的发言中,批评了大多数人的学科教育方法,批评了科学教育过于强调知识积累,而对于科学作为另一种思维方式没有给足够的重视。第二年又明确提出“科学不仅仅是要学习一堆知识,同时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1933年,杜威又明确探究法的模式,为探究学习的正式提出奠定了基础。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探究”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式,他的合理性已经被许多教育家所接受。许多同时代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如施瓦布,布鲁纳,皮瓦杰,加涅,奥苏贝尔,萨奇曼等都对探究的理论发展作出了贡献。加涅发表了题为《旨在探究的学习条件》的著作,为典型的探究学习的实践研究又奠定了基础。到了20世纪70-80年代对于探究式教育学的研究已经发展到了模式建构及具体实施的阶段。80年代以后,以探究学习为基础重构基础教育的课程成为世界各国课程的改革的突出特点。各国不仅将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而且将探究作为课程的内容标准。9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的学科教育改革中,探究思想更受到了各国科学教育界的重视。诸如,美国的《国家科学课程标准》(1996年)英国修订的《国家科学教育课程标准》(2000年)等许多国家的课程标准中,都大力提倡探究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