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登岳阳楼
习题.doc
登岳阳楼__杜甫优秀课件.ppt
登岳阳楼教案.doc
登岳阳楼学案.doc

  河北武邑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备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登岳阳楼》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品味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题。
  过程与方法 体会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所用的艺术手法。
  重难点 这首诗前两联以写景为主,而后两联以抒情为主。注意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触景感怀这一手法。
  教 学 内 容 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
  教
  学
  设
  计
  一、导入新课:(2分钟)      
  二、写作背景介绍(2分钟)       
  三、学生齐读并背诵诗歌。(5分钟)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四、诗意理解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译文   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等上了岳阳楼。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五、质疑、探究(8分钟)    
  1、“昔闻” “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昔闻:渴望向往已久     今昔心情作对照,强调登楼时的喜悦。    今上:如愿以偿甚喜    
  2、赏析 “坼” “浮”二字。    
  “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3、第三、四句景和情有什么关系?   
  景  洞庭湖广阔无垠,烟波浩淼。      
  情 诗人有不灭的济世的博大胸襟。   诗人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至乾坤;诗人胸中不仅仅有他自己,而是天下的百姓。这就使他的这两句诗比起孟浩然的两句诗更显得气势不凡,惊天动地。      
  4、第五、六句写什么?  转写自己的凄苦情状。       
  ……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蹩脚(bié)    乾坤(qián)斡旋(wò) 大大落落(lā)
  B.戎马(rónɡ) 擢升(zhuó)女红(ɡōnɡ) 歃血为盟(shà)
  C.涕泗(sì) 诠释(quán)襁褓(bǎo) 与时俱进(yù)
  D.剽悍(biāo) 鞭挞(tà)唱喏(rě) 自给自足(jǐ)
  2.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吴楚东南坼 坼:分裂,引申为划分
  B.亲朋无一字 字:文字,指书信
  C.老病有孤舟 老病:拖得时间长的疾病
  D.戎马关山北 关山:关口山岳,指北方边关
  3.下列诗句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B.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C.亲朋无一自,老病有孤舟。D.戎马关山北,凭轩涕四流。
  4.下列对《登岳阳楼》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登岳阳楼》是杜甫中年时期的作品。
  B.《登岳阳楼》意境宏大,炼字炼句准确。
  C.《登岳阳楼》中,“昔、今”二字有深刻的含意。
  D.《登岳阳楼》颔联形象逼真地描画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5~9题。
  登岳阳楼
  □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