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80字。
《氓》说课稿
一 、教材地位
《氓》是必修四第三专题”风骚比兴”这个版块中的一篇。它通过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达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编者把这首诗歌放在这里,不仅是要学生了解诗歌内容,也要了解它形式上的特点,比如赋比兴手法的运用,还有就是《诗经》作为中国诗歌现实主义滥觞,认识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特点。
2.疏通文字,积累字词。
3.梳理叙事脉络,把握女主人公的感情变化
4.能够鉴赏女主人公的形象,能分析女主人公悲剧的根源
5.体会赋比兴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握女主人公的感情变化,鉴赏女主人公的形象
教学难点:
能分析女主人公悲剧的根源,体会赋比兴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
讨论法
启发法
点拨法
四、总体设想
疏通字词以后,以“淇水”理清文脉,以此明确情感变化轨迹,并由此展开对女主人公形象的分析并解决手法,最后探讨女主人公悲剧的根源。因为诗中有许多生僻字和特殊意义的词,需要了解掌握的内容比较多,所以可以将其设为两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疏通文意,把握故事情节和情感变化的轨迹(赋比兴手法)
第二课时:分析人物形象(对比手法),及探讨人物悲剧的根源。
五、课前准备
学案
1.资料链接(《诗经》文学常识及古代婚嫁习俗)
2.字音
3.改编(将古诗改编成现代诗歌或歌词,要求终于原文,可适度想像。鉴于难度较大,可以小组合作改编)
4.课堂导读(故事情节、情感变化、人物形象)
5.课后练习
六、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回忆《诗经》中熟悉的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它们或书写追求爱情的幸福,或表达爱情不可得惆怅,或表达相思之苦,或书写对爱情的忠贞。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诗经》,学习它的另一篇有名的诗篇——《氓》。
二、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主要了解诗经基本信息,主要是诗经六艺
三、整体感知
齐读全诗。要求读准、读清楚。教师正音。
四、疏通文字
学生展示改编作品,根据改编落实重点字词。(可将学生作品收过来,选择改编得比较好或较差的跟原文进行比较,让学生说说哪里改编得好或不好,以此落实重点字词)
五、文本研习
1.明确线索
一条河水见证了一段爱情,在“淇水”中感知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诗歌《氓》中,几次提到淇水?请从诗中找出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