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3100字。

  《祝福》教学设计
  李达梅
  【教学设想】
  一、教材概述
  作为一篇传统课文,小说《祝福》一直很受重视。《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原刊1924年3月25日《东方杂志》第21卷第6号,后收入作者的第二本小说集《彷徨》。其深邃的思想,启迪、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从民族文化反省的角度阅读作品,我们深深感到封建的思想、伦理道德,对人性的摧残是无以复加的,它极大地阻碍,甚至是牢牢地捆绑着中华民族追求解放的手脚。封建的伦理,封建的道德,是套在我们民族身上的镣铐和锁链。它造成了我们民族的衰败和落后,造成了我们人生的压抑和不幸。而女性所受的压抑和不幸又远甚于男性。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通过《祝福》中祥林嫂这一悲剧人物的刻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鲁迅对封建文化的鞭挞,在迈向文明社会的今天,仍有其巨大的现实意义。
  小说《祝福》的教学应该立足于对小说文本的鉴赏解读上,要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能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二、思路方法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因此,本课的教学根据“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学习过的鲁迅小说,自主阅读《祝福》并初步掌握小说的情节(这一内容安排在课外进行),课内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展开讨论、探讨,达到对主要人物性格的把握,理解小说主旨,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此文长达万余字,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全文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强调预习,培养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这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独立解决问题。
  本文的教学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进行。在教学中灵活采用分组探讨,通读分层,编写年谱、小传记,撰写祥林嫂死因报告,播放影视作品,改写剧本、排演课本剧等方式来组织授课。
  三、三维目标
  1.掌握文中的基本字词,了解小说的基本内容。
  2.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了解并能运用小说中人物、环境描写的方法。
  3.分析小说主人公的人物性格,并研究形成原因。
  4.深入认识造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社会原因,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5.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能够结合相关材料撰写鉴赏心得。
  6.体会小说中所描写的中国妇女悲剧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问题,透过鲁迅朴实冷峻的叙述语言,体会文中蕴涵的激愤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电影导入
  播放《祝福》电影片断(重点是鲁镇的环境和祝福景象)
  刚才大家在影片中看到的镜头是我们今天即将学习的课文《祝福》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这里面的一切可能对大家来说很陌生,但是,这些镜头拉近了我们和《祝福》这篇小说的距离,让我们一起学习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二、文本解读
  (一)知识积累
  见本课“课前自主导学”。
  (二)信息筛选
  作为检查预习的方法之一,挑选几位同学复述祥林嫂的不幸经历。
  1.复述时要求:
  (1)只作纯粹的叙述,不带议论分析;
  (2)叙述时要突出与悲惨命运有关的细节;
  (3)要有感情地复述,尽可能进入祥林嫂的情感世界,真切地体验祥林嫂的痛苦与不幸。
  2.集体讨论:作者为什么要选择“我”作为叙述人?
  明确:原因有两条:第一,因为故事中除“我”以外其他人没有一个真正关心祥林嫂的不幸,这些麻木的冷酷的愚钝的灵魂已经感受不到人情的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