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情表》
《陈情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5).doc
陈情表13张ppt.ppt
李密 - 陈情表.mp3
刘和刚 - 儿行千里.mp3
刘和刚-儿行千里.lrc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doc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
作者信息
姓名 田瑞丽 电话
学科 高中语文 年级 高二
邮件
单位 山东省嘉祥县第一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陈情表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李密在四次被召,四次都拒绝的情况下写的,既要不激怒晋武帝,打消晋武帝可能产生的疑忌,又要达到辞而不赴命的目的,作者巧妙地采取了用真情、至情感动对方的迂回手法,终于使晋武帝收回成命,批准了他的请求。
本文感情真挚,含蓄精当,句句在理,字字含情,每一句都是从肺腑中流出,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全文层次分明,流畅婉转。先写自己的遭遇,家中的困境;继写征召经过及自己的狼狈处境;然后进一步申说与祖母相依为命的关系;最后恳求晋武帝让他终养祖母。前面三段实际上都暗含“愿乞终养”的请求在其中,但不点破,直到最后以情动人,水到渠成,终于达到预期的目的。
文中语言质朴严实。却让人感到光彩四溢,真正达到了“浅语皆有致,浅语皆有情”的艺术境界
二、学生分析
本篇课文面对的是高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自主学习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够扫除字词障碍,理清行文思路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培养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思路的能力;
3.以诵读、点拨为主,辅以讨论和练习,培养文言文阅读、翻译的能力,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2.运用归纳法、讨论法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运用诵读法“披文入情”,具体可从了解写作背景入手,理清写作思路,从而领悟文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注意体会作者的真挚感情,做到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培养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本文言辞动人又十分得体的写法,以诵读为途径,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抒发思想感情的妙用之心,让学生了解文章人伦至情之美,并学会一些抒情技巧。
2.体会文章深挚朴实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含义
3.文章陈情于事,情深理切,感情真挚是人伦至情的典范文章。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伦观念,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道德。
……
《陈情表》教案
嘉祥县第一中学 田瑞丽
教学目标:
1. 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 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 深入体会教学设计>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一、导入课题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教学设计>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二、指导学生疏通字词,理解全文内容
终鲜( xiǎn ) 兄弟 期功强(jī ) 近 常在床蓐( rù)
猥(wèi)以微贱 岂敢盘桓( huán ) 庶刘侥( jiǎo )幸
1、思考:为何“陈”?“陈”什么?
提示:为何陈——用原文作答:除臣洗马,不能就职。(不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