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60字。
《登岳阳楼》公开课教案
晋江一中 语文组:陈秀燕
一、课程目标
(一)文化价值:
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二)人文价值:
引导通过“读题——译读——解读——赏读”把握诗意景情及语言技法,培养读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和素养。
(三)审美价值:领略杜诗的意境和风格。
二、核心概念:“登”
三、问题思辨
杜甫是在什么情况下“登”上岳阳楼的;“登”后见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即“登”之意、之景、之情分别是怎样的,之间有何联系。
四、教学建构
1. 导入。讨论对联“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引出新课。
2. 方法导引。教给学生“读题目”和“译解赏”诗歌“四步阅读法”,培养自主读解诗歌的能力
3. 解题。抓住核心词语“登”, 推测诗歌内容。
4.“译解赏”交流。
(1)译读明晓诗意
(2)解读体悟情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3)赏读品析技法
5.总结诗歌意境风格。
至此,可完成诗歌“读题”“译读”“解读”“赏读”等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和基本素养的培养。
6. 拓展运用
要求运用“四步阅读法”,自读杜甫《旅夜抒怀》。
【教学提纲】:
1. 对联讨论,引出“洞庭水”“岳阳楼”
2. 解题,抓核心词“登”,推测诗歌内容
教学流程 3. 方法导引:读诗“三步法”(或“四步阅读法”)
4.“三步法”译读赏交流
5. 拓展提升:运用“四步阅读法”自读杜甫诗《旅夜书怀》
登前之况:昔闻 今上
登岳阳楼 登上所见:吴楚坼 乾坤浮
登上之情:涕泗流 悲己忧国
五、教案设计
(一)导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