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90字。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
编辑:李召峰
【学习重点】
1. 理清文章结构思路,掌握议论文写作中“结构句(提示句,过渡句和小结句)”的运用。
2.认真阅读,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语言的深层含意。
课前•阅读识记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二、了解文学常识
(一)作家知识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犹太裔德国人,政治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革命理论家、记者、历史学者、革命社会主义者。他的观点在社会科学和社会政治运动的发展中扮演的重要的角色。他一生著述颇丰,主要著作有《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他的一些著作是与其朋友一同完成的,同为德国革命社会主义者弗雷德里希•恩格斯共同完成。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伦敦寓所辞世。马克思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是近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弄潮儿,对中国影响颇深。
(二)对马克思的的评价
1.法拉格在回忆马克思时说:“思考是他无上的乐事,他的整个身体都为头脑牺牲了。”
2.199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BBC),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3.2005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以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为题,调查了3万名听众,结果是马克思得票率第一、休谟第二(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第二位的苏格兰哲学家休谟得票率为12.6%)
(三)关于“悼词”
悼词是指专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悼念性文章,多由死者的亲朋好友或师长学生等撰写。悼词作为演讲词的一种,具有演讲词的某些特点。文章一般历叙死者的生平业绩和优秀品质,尤其突出其在某一方面的杰出贡献或动人事迹,及对自己的勉励、影响等等。文章依撰写者的身份采用不同的叙写形式,一般以抒情为主,也可以叙事、议论为主。
悼词结构一般分三部分:
开头——述其哀——悼念: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
主体——赞其功——评价: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结尾——颂其德——悼念:对死者的悼念以及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
三、夯实基础知识——课前预习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芜杂(wú) 诬蔑(miè) 给予(ɡěi) 空白(kōnɡ)
B.河畔(pàn) 掩盖(yǎn) 估量(liàn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