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教案约1680字。
教学主题 《氓》
一、教材分析
《氓》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诗经〉两首》中的第一首诗歌,《诗经》作为我国诗歌的源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课的学习对于了解古人如何利用诗歌表情达意,认识古今文化的联系,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等都有巨大作用。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关雎》和《蒹葭》,对于诗经及“赋比兴”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高中所要做的,是通过诵读、品味、探究等多种方法,深入领会诗经的手法及其中的浓浓的诗情。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把握人物形象。
2.赏析比兴手法。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对《诗经》内容及表现手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导入环节借助歌曲《在水一方》导入,在歌曲播放的过程中,ppt展示初中学过的两首诗歌《关雎》和《蒹葭》,同时结合“水边总是爱情的发生地”进行解说,引入本课。这样既是对以前知识的巩固与提升,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在讲授环节赏析比兴手法时,ppt展示赋比兴表现手法的含义及民歌、戏曲部分资料,对学生的理解进行引领。同时借助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运用比兴手法写作的内容,现场进行批阅,修改,从而训练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