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50个字。
《外婆的手纹》教案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及细节描写。
2、引领学生走进外婆丰富的内心世界,由外而内地感受外婆的人物形象.
3、理解和感悟外婆在苦难岁月中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品读文中的重点语句及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外婆的人生态度,以及她在苦难岁月中的孤寂、悲苦心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珍藏的东西,也许是一张照片、一件玩具,也许是一本书、一张唱片……因为在它上面留下了生命的痕迹,所以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越来越有价值,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李汉荣一起走进他的回忆,去看一看他从童年时期一直保留到现在的个人珍藏,请大家翻开课文《外婆的手纹》。
请同学回答预习检测题:作者一直珍藏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文中将这种个人珍藏的留有生命痕迹的东西叫做什么?
二、走进人物
借助着外婆缝制的鞋垫,作者写下了很多关于外婆的回忆,请同学们默读1——10小节,思考:外婆做针线活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圈画出相关的语句。
学生自由回答,顺序不限,老师做引导分析,重点语句反复朗读。
(预设答案:
1、第一节“外婆的针线活做得好,周围的人们都说:她的手艺好。”
——外婆的女红出众。
2、第二节“外婆做的衣服不仅合身,而且好看。”
——外婆做的衣服不但有实用价值,还有审美价值。
3、第三节“外婆说,人在找一件适的衣服,衣服也在找那个合适它的人。”
——外婆对衣服有自己的审美观,朴素而富有哲理。
4、第四节“一匹布要变成一件好衣裳,如同一个人要变成一个好人,都要下点功夫。”
——外婆能够把做衣服和做人联系在一起思考,对待生活有自己的见解。
5、第五节“外婆做衣服时那么耐心细致,从量到裁到缝,她好像都在用心体会布的心情。”
——在外婆的眼中,布是有生命的,她对待布都是有感情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