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23张,教案约2300字。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浪漫主义杰作,集中体现了李白被赐金放还后的郁闷伤感及悲愤的情怀,诗人借“梦游”的形式,描写了一个美梦,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憎恶,对自由乐土的追求,傲岸不屈的个性,不事权贵的精神。重点讲解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及主题。
二、学生分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属于苏教版选读教材《唐诗宋词选 读》中的一篇诗歌,在这之前学生对赏析诗歌的思路技巧已有较为系统的训练,对不同的题型基本有了较规范的思考路径,对诗歌鉴赏的术语也有初步掌握。为了让 学生对本文有更好的理解,在讲本课之前先让学生对李白的生平有个系统的了解,系统地介绍了李白的四个人生阶段,而本文就属于他离开长安的第三个人生阶段。另外在学案上详列了本文的写作背景,努力做到知人论事。对学生深入理解本文提供了必要的知识支撑。
针对前面学生们暴露出的思考问题比较浅显简单,思维力不足,本节课要循序渐进地深刻理解让学生领悟不义之战的危害,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害人害己。
本节课从诗歌鉴赏能力的角度,重点是锻炼学生赏析词句、分析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上;从学生情感价值观方面重点是让学生体悟作者对战争的态度,我们应该支持什么样的战争,反对什么样的战争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换言之可借杜甫的战争观来让学生树立自己的正确的价值观。
由于本节课训练点、知识点多,所以音、形、意这些较简单的知识已结助预习学案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涉及不多,另外,考虑时间关系,让学生集中赏析李白的梦境,这一部分的练习在课前预习中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练习,在课堂上只是展示他们的成果,来让学生设身处地地理解当时的 人的生活与痛苦,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让学生的思维深下去,通过课堂展示来看,学生写得生动细腻感人,他们确实对文中人物的命运感同身受,从而达到了预期 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
1、诵读
2、品味思想感情
3、鉴赏艺术特色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互联网、思维导图、微课、PPT、电影视频、博客、QQ等技术。
课前自主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熟读文本,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理清文本思路,走进诗歌情境中,为后面赏析文本奠定基础。
技术手段:微软画图工具、word文本框制图、自主学习评价量规。
2.学生以批注法对文本自读批注,初步理解文本。
3.补充与杜甫和安史之乱前后的背景资料,保存到班级博客里,要求学生阅读,拓展视野。
技术手段:互联网,Free Mind思维导图软件。
微课《批注读书法》、自主学习评价量规。
课上:
1、展示成果,整体感知
小组交流,选代表利用PPT展示自主学习成果(思维导图:①李白生平②古人对当朝统治者的态度③乱背景知识)
使用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量规加以评价。
2、再读课文,重点赏析
组织学生分赏析感受杜甫的现实主义风格、本文寓情于事、一头两脚体的结构特点。
学生交流讨论,用word展示个人批注。
课后:
以“《梦游天姥吟留别》观后感”为副标题,正标题自拟写作小论文,上传班级博客平台,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在QQ群或微信群中讨论。用问卷星加以评价。
技术手段:小论文评价量规、问卷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